四、地下水环境
目前,基本建成以宁波平原为主,宁波城区为中心的地下水监测网络,监控面积950平方公里。2008年,共有监测井98眼。按监测级别划分,国家级为9眼,省级为21眼,市级为68眼;按监测类型划分,水位井为72眼,水量井为28眼,水质井为11眼,水温井为4眼(部分存在一井多用)。完成水位观测2646次,取水质全分析样26套,提交各类监测报告 6份。
针对城市化建设,结合地质环境条件,开展了沿江沿海地下水开发利用调查和评价工作。对全市沿江沿海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和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面积3000平方公里,调查井数约200余眼,完成了《宁波市沿江沿海地下水开发利用调查和评价报告》及1:50万图件。
为确保地下水安全供水、健康饮用,开展了地下水饮用水源安全调查与评价工作。对全市以地下水作为饮用水供水水源的河谷地区进行了系统调查、分析和评价,完成了《宁波市地下水饮用水源安全调查与评价报告》及1:20万图件。
针对杭州湾新区地下水开采问题,会同市水利局开展了一系列调研、检查、督察等工作,促进了杭州湾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规范有序。
(一)地下水开发利用
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市地下水开采量已达3034.96万立方米,主要开发利用的地下水类型为山区河谷孔隙潜水、平原区孔隙承压水和基岩裂隙水。
2008年,宁波市区共有6家企业开采地下水,主要为Ⅱ层承压水,开采总量为33.77万立方米。地下水主要用于空调降温、食品加工、冲洗等。除个别留作监测、战备等应急井外,生产井于2008年年底已基本全部封存。
(二)地下水水位
宁波市区Ⅰ层地下水年平均水位为-1.51米,与2007年相比下降0.41米,弱下降区面积0.64平方公里(水位降幅0.5~2.0米);Ⅱ层地下水年平均水位为-4.77米,与2007年相比下降0.25米,弱下降区面积4.34平方公里。
第Ⅰ含水层水位漏斗中心分布在南门新典桥一带,中心平均水位为-5.04米,与2007年相比下降0.67米。Ⅰ层含水层水位漏斗-2、-5米闭合圈漏斗面积分别为8.92平方公里、0.51平方公里,均呈扩大趋势。
第Ⅱ含水层水位漏斗中心分布在南门新典桥和江北孔浦一带,中心平均水位分别为-11.89米和-5.35米,与2007年相比分别下降1.59米和0.67米。Ⅱ层含水层水位漏斗-2、-5、-10米闭合圈漏斗面积分别为34.18平方公里、11.50平方公里、4.08平方公里,均呈扩大趋势。
(三)地下水水质
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1)》,宁波大部分地区水质较好。河谷孔隙潜水水质普遍为Ⅱ类或Ⅲ类,可作为城镇和农村生活饮用水源,但局部地区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据市区有代表性的5眼Ⅱ层监测井测试成果报告显示,固形物为224~1003毫克/升,总硬度为59.3~362毫克/升,Ca2+为16.4~71.4毫克/升,Cl-为56.6~145毫克/升,COD为0.68~4.12毫克/升,水化学类型为HCO3-Na·Ca或HCO3-Ca·Mg型水。
平原区孔隙承压水水质大多保持自然状态,基本未受人为污染。与2007年相比,地下水主要离子含量保持基本稳定。
(四)地下水水温
一般河谷孔隙潜水地下水水温为16~18℃。
2008年,全市共有水温监测井4眼,承压水与基岩裂隙水地下水水温为20℃;宁海深甽温泉地下水水温为48℃,水温动态基本稳定,未出现异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