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7年第23期:传统村落

发布时间:2017-12-08 来源: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浏览次数: 【 字号: 保护色:

传统村落,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传统村落体现着当地的传统文化、建筑艺术和村镇空间格局,反映着村落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可以说,每一座蕴含传统文化的村落,都是活着的文化遗产,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精髓和空间记忆。

截止2017年底,宁波市被评为传统村落的村落共计44个,其中国家级和省级各22个。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点击此处下载原图

【国家级】

一、第一批国家级传统村落

1、奉化溪口镇岩头村:始建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历史上岩头村民以种植水稻和山林竹木为主要收入来源。80年代后岩头村致力发展经济林木,并重点发展了污染度极低的五金加工产业,近年来旅游资源得到较大开发。

2、宁海茶院乡许民村:据《叶氏族谱》记载,南宋末年叶大卿父子躲避战乱至此,后张、王、胡等三姓相继迁入后村落逐渐成型。许家山地貌特殊,多玄武岩。是许家山村的主要建筑材料。

3、象山石浦镇东门渔村:东门岛历史悠久,宋时置东门寨,元时置东门巡检司。明洪武初,昌国卫从舟山移置东门岛,成为浙江抗倭指挥中心。现存的文物古迹及人文景观众多,渔家风情浓厚,以“渔家乐”为主题的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

4、余姚梨洲街道金冠村:始于北宋年间兵部尚书朱廷碧来余姚定居,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金冠村由金岙、冠珮两个自然村组成而得名。自1942年起,这里曾一度成为浙东抗日民族政权南山县政府驻地。

5、余姚鹿亭乡中村村:村落形成于元代以前。据当地人讲述,最早是龚姓的将军定居,而后郑氏搬迁至此。现存民居建筑多为块石垒砌且装饰朴素的传统乡土建筑,村落格局完整,布局独具特色。

6、余姚大岚镇柿林村:形成于明代,该村全村姓沈,因此有“一个姓,一条心”之说。沈氏定居于此大约已有570年的历史。村内以石墙青瓦为特色的传统建筑分布密集,古建筑类型较为丰富,现存建筑多为清晚期至民国时期的建筑、古迹等。

二、第二批国家级传统村落

1、奉化尚田镇条宅(笤霅)村:形成年代不详,但据记载800多年前就已存在。由条宅、张家滩、范家等3个自然村撤并而成。自张家滩村口的龙泉庙至条宅村的陈宗熙故居和亨仁房,是目前仅存的古建筑。

2、宁海深甽镇龙宫村:原称龙溪村,建村已有千余年历史。龙宫村原先居住杨、庞两姓,现村内99%的居民都姓陈。村民主要以务农为主,辅以手工业。村落到处都是高大古朴的苦槠、樟树、枫杨、银杏树等,是浙江省一级、二级保护古树。

3、宁海深甽镇清潭村:据记载,最早迁入该地的是北宋庆历七年的张质,据传是汉代张良的后裔。村庄以古道和水脉相连,在山谷缓坡建立的片状历史名村,故村中不见豪华大宅,古朴的气质正是清潭张氏历代以来耕读风范的体现。

4、宁海长街镇西岙村:古称西洲,形成于元代以前。古村三面环山一面环海,曾是古代著名的出海码头。目前村内保存着古祠堂、古道、古桥、古墓、古寺、古树、古牌坊、古石碾等文物古迹。

三、第三批国家级传统村落

1、奉化溪口镇栖霞坑村:村落形成于唐末,由王氏迁入奉化大堰而来。原名凤棲村、桃花坑,传说是凤凰栖息的地方。村落紧邻“溪口——雪窦山”景区,是景区外围的乡村旅游点。由于村落远离城市地区,村内风貌保存完好,保存有大量的倾慕民初建筑群。

2、奉化萧王庙街道青云村:建村有1000多年的历史,据传李唐时期,孙氏原甫公来奉化作宰占籍奉化时所选择的世居之地。现存传统古建筑保存数量庞大,主要有民居、藏书楼和桥梁等。整体风貌仍保持了清末民国时期的江南古民居风格。

3、宁波一市镇东岙村:早在隋唐之前就有梁姓、杜姓、狄姓人群居住。历经千余年的沧桑巨变,传统的古建筑、人文景观大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大部分化为了尘土。目前存有古民居、古宗祠、古寺庙、古路廊、古桥以及其他古墓等古遗址。

4、宁海力洋镇力洋村:据记载力洋村至少有1200年历史。村内居住着应、胡、冯、叶等诸姓居民,其中叶氏人口为最。现存力洋古建筑大多为叶氏古宅。力洋古宅的人文底蕴深厚,历史上科举上榜人数众多,所以在宁海,力洋历来被称为衣冠之族,文化之邦。

5、宁海越溪乡梅枝田村:明末清初田均钧迁入该地并定居。目前尚存大量古遗迹,有田氏家庙的匾额、古井、古树、古塔、明末清初的道地等。

6、鄞州姜山镇走马塘村:始建于北宋端拱年间,当时江苏长洲进士陈矜任明州知府,死后葬于茅山,其子陈轩为父守灵,带家眷定居走马塘。整个村庄古建筑众多,民风淳朴,文物古迹众多。这里历朝历代里出过76位进士,被誉为“中国进士第一村”。

7、海曙章水镇李家坑村:村落历史久远,古村建筑满铺山岙成银杏叶块状分布。村落现存大量的历史建筑,有环溪楼、与鹿游、奠阙攸居、凤竹鹤松、李氏家庙、凤跃鱼游、千祥云集等古建筑。

8、海曙章水镇蜜岩村:唐朝长庆年间蜜岩祖先应氏来此定居。应姓是周武王第三子封应国,后以国为姓。村内主要有四处文物古迹:鄞县民主政府成立大会旧址、桂馥堂、万安桥、鄞州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四、第四批国家级传统村落

1、奉化裘村镇马头村:迄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顺治十八年统治者为了肃清南明反清势力,在沿海一带实行海禁。唐、宋、元、明时期的建筑全部毁于一旦。康熙八年才解禁,村民才陆续返回故土,重建家园。至今仍保存着大量的古民居。

2、奉化西坞街道西坞村:形成于元代以前,村内传统建筑保存较多,以清代、民国时期民居建筑为主。体现传统水乡特色的埠头、河道、水闸等也有保留。

3、宁海一市镇箬岙村:明永乐年间褚裕卿、褚德卿兄弟自本县牛台迁此。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耕读渔村。古民居多属清代建筑,门户威严、庭院舒畅、雕梁画栋、飞檐翘角、美轮美奂,尽管现今残垣断壁,也见古时箬岙的繁华。

4、鄞州东吴镇勤勇村:原名凤溪村,因村南凤溪而得名。始于宋代,宋代王氏家族迁入成为村中大姓,村落逐渐壮大。村内传统建筑多分布在村内中心区域,拥有独特的特色建筑。建筑模式效仿了苏联工人新村模式,具有明确的功能分区。

【省级】

1、慈溪龙山镇方家河头村: 方家河头村原名“达礼里”,形成于元代以前,“古”是方家河头古村落的最大特点,更是其魅力所在。古道、古宅、古树、古井,被称为“四古”。

2、奉化大堰镇大堰村:原名大万村,村内以王姓为主。素有以古村文化为依托,历史名人为内涵的特色资源。村内民居伫立,桥、弄、井、天井等皆具浙东地方风格。

3、奉化大堰镇董家村:村落形成于明代,历史建筑错落其间,以传统民居居多。东岸中段为分布相对集中区域,有董氏宗祠、旗杆阊门、八房道地等。西岸则分布有二房阊门、下第三份阊门等,这些建筑大多建于清代中晚期。

4、奉化裘村镇吴江村:原名吴江泾,吴姓祖思唐广明元年(880 年)由姑苏吴江泾迁寓二十三都松溪里(今松岙附近),后复移居此。该村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中山舰舰长吴杲明、蒋经国侍卫长吴圣荪均为该村人,故传统建筑留存较多。

5、奉化西坞街道白杜村:形成于元代以前,村内古建筑较多,保持了原有的基本格局,街巷狭窄拥挤。路面浇注水泥,雨、污水管道铺设在路面之下,传统建筑内居住的本地和外地人口众多。

6、海曙横街镇凤岙村:形成于清代,背靠凤凰山麓,内有方广寺院等多处历史文化建筑,绝大多数都为清代木结构老房,从该房屋建造到现在一直没有变化,主要木结构老房分布在凤岙上街、中街。

7、宁海茶院乡庙岭村:原名隔洋,村内古建筑众多,呈现着“帽峰尖耸矗云霄,端拱村居气秀绕”。村内古宅不少都具有飞檐翘角的马鬃髟头,苍华古朴的幞头屋栋,灰褐色的髟头墙和镶嵌着各种端庄大方图案的石花窗,还有厚厚的红色条块石组成的台门,有的石台门上雕刻着龙凤菊竹图案等等。

8、宁海岔路镇湖头村:建村已有1700年历史,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古村至今还延续着许多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与文化生活,如捣年糕、做垂面和婚丧、节庆习俗、舞狮、跳舞等,具有深厚的旧村农村风貌,渗透着特有的文化气息。

9、宁海梅林街道下河村:村落形成于明清年代,村内古建筑群较为集中,古宅各个大门做工精致,宅内梁柱木雕精美,屋顶上的马头墙以及院子里一个个用鹅卵石铺成铜钱形的地面无不展示着干氏一族曾经的富足和勤奋。

10、宁海前童镇梁皇村:形成于元代以前,相传有皇子避难于此,故名。梁皇村地理位置特殊,凡是浙东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均在此留有足迹。一村有36姓,所谓“天下百家姓,梁皇街有三成”,与邻村形成鲜明对比。

11、宁海強蛟镇峡山村:原称峡口,峡山是比较典型的浙东沿海渔村,渔业生产是其主要经济来源。村内古建筑大多为清代建筑,有尤氏祠堂、镇福庵等13多处。

12、宁海桑洲镇麻岙村:原属于台州府,是当时宁海向南联系的重要通道。村内的主要古建筑就是陈家三台。“台”是宁海方言,意为一排房子,陈家三台也就是一陈氏家族聚居的豪门大宅。

13、宁海深甽镇梁坑村:隋唐时代便有居民居住,村民主要以手工业为主。村内有古树5棵,古桥一座以及一些古建筑等。

14、宁海县深甽镇岭徐村:岭徐村始建于宋末元初,为徐姓聚族居住地。古村落格局完整的保留,具有传统风水研究价值。

15、宁海深甽镇马岙村:后周显德四年(1957年)由俞氏迁居,繁衍至今。村落整体风貌为江南农村建筑风貌,现存古民居及宗祠等主要分布在村落中心,主要为清晚期至民国时期建筑风格。

16、宁海西店镇岭口村:古村历经千余年的历史。目前,村内逐渐留着一批完整的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以古祠、古桥、古寺、古庵、古牌门、古树为主的,分布在阆风故里,展示着岭口村深厚的传统文化古韵。

17、象山墙头镇溪里方村:形成于明代,“三堂九房传百世”:具有双溪绕抱的整体格局,以三堂九房为核心,曲折的街巷空间、多元的院落格局,以清末民初建筑为主,重点历史建筑、历史院落保存比较完整,是浙东山地民居的典型代表。

18、象山晓塘乡黄埠村:又叫潘家古居,村落形成于元代以前,现存最早的房子是“高柴门”,是清早期建筑。村口圆峰庙前有一株奇形怪状的古树,其树干虬曲苍劲,据考证,树名沙朴,已有 400 余年,树边一条小溪穿村而过,清雅恬淡,与古建筑群相映成趣。

19、象山新桥镇东溪村:宋朝末年表一、表二两兄弟定居于此取名东溪。东溪村文化底蕴深厚,励氏宗祠建筑工艺精湛、斗拱、雀替、牛腿均有精美雕刻。格局特殊的怀荫草堂为县内唯一。东溪村如今还保留着古井、古驿道等,东溪岭历为县城通石浦的要道,是明、清时的驿道。

20、鄞州塘溪镇雁村:形成于明嘉靖年间,保存的具有历史价值的遗址较多,主要为清代、民国时期遗存,有祖堂、民居建筑等,主要集中分布在村落细部,大多为两层阁楼式、砖木结构建筑,建筑形制与清代长屋建筑相似,大多数由于空置和无人使用,日益破败。

21、余姚黄家埠镇五车堰村:形成于元代以前,村落属于典型的江南水乡小镇,村落风貌和格局上村,部分历史建筑价值较高,颇具特色,反映出水乡古镇的基本风貌。

22、镇海澥浦镇十七房村:以“郑氏十七房”明清古建筑闻名,是一个有着重而不杂的建筑群体和充满浓浓江南水乡风味的文化村落。

(本文文字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