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4期:东南佛国之宁波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东南佛国一般是指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以杭州为中心的所在地),寺院是佛教文化中最具意义的象征符号,而宁波寺院有600多处,寺院之多为国内之最,规模之大为国内罕见。宁波有文保单位寺院共计21处,其对佛教文化的研究、传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详情如下:
一、国家级文保单位
1、七塔禅寺:始建于858年(唐大中十二年),初名“东津禅院”,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建大悲殿,因寺前建有七浮屠,故俗称“七塔寺”。
2、阿育王寺:始建于西晋武帝太康三年(公元282年),是佛教禅宗名寺,中国佛教“五山第五”。也是中国现存唯一以印度阿育王命名的千年古寺。
3、天童禅寺:始建于乾元二年(759),经历代相承,终于成为巍巍卓立。天童寺在海内外负有盛名,为日本曹洞宗的祖庭。
二、省级文保单位
1、宝陀禅寺:原建于梅岑山(即今普陀山)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寺院遭倭寇破坏。1557年浙江总督胡宗宪迁宝陀寺于北仑区招宝山,故寺又名补院。
三、市级文保单位
1、慈航禅寺:原名忒远庵,又名解脱庵、多宝庵,始建于明代,2005年,妙如法师借甬新河拓宽工程上马之契机,再次置下周边土地近30亩,着手兴建观音道场,并将白莲菩提庵改名为慈航禅寺。
2、霞屿寺:初建于南宋,处于东钱湖心一座名为“霞屿”的小屿之上,据传南宋宰相史浩为了却其母去普陀之心愿,在东钱湖心霞屿岛建造“补陀洞天”,并依托“小普陀”建霞屿寺给其母念经诵佛。
3、观宗讲寺:据载,原名“报恩院”,宋大中祥符元三年(1010年)改称“延庆寺”,清末民初改为“观宗讲寺”。该寺以一座集教观、禅学、净土、学校和天台宗佛学研究社为一体的综合型寺院。
4、灵岩寺:建于宋太平兴国初年,后屡圮屡修,香火颇盛。位于灵岩山古道上,古道景点众多,有倒流瀑布、天池、仙人洞、百步登云等。
四、县级文保单位
1、洞山寺:洞山寺位于掌起镇任佳溪村,地处灵绪湖南缘的崇山峻岭间,寺院规模不大,但景色优美。据《镇海县志》记载,该寺始建于五代后梁开平初,北宋祥符中请额曰“幽栖洞山”,清乾隆八年僧觉性重修。
2、五磊讲寺:位于五磊山,风景秀丽独特,有浙东第一古寺之称。据记载,五磊寺创始于三国赤乌年间,后屡有兴废,至文革,几无遗迹。现建筑重建于1995年。
3、普照禅寺:普照禅寺,原名童家学堂,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为童家私塾。2001年改为普照禅寺,现保存的建筑二进,院落二重,东南朝向呈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为1540平方米。
4、佛教居士林:始建于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几经沧桑,香火中断。现为远近闻名的宗教活动场所。
5、广德庵:始建于宋,现存建筑建于民国时期,局部为建国后重修。其宋徽宗御笔碑上刻着十道宋徽宗圣旨,极具历史价值,被称为刻在石头上的历史。
6、弥陀寺:始建于唐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名佛陇山显亲寺,距今已有1137年。历经沧桑,据原宁波市鄞县志记载,1949年春,蒋介石父子将离大陆时,专上小盘山祭祀摩诃塔。
7、仙岩寺:建于元代,清光绪二十九年重建,清咸丰三年,农民领袖洪世贤以该寺为据点,发动农民起义。寺内今有仙岩洞、古碑记及元代古井。
8、龙泉寺:据载,始建于东晋成帝咸康二年(公元336年),殿宇亭阁,错落有致,气势雄伟。各地文人学士、佛门弟子、商贾行旅,前来参拜敬佛和游寺赏景者,络绎不绝。
9、芦山禅寺:始建于唐乾元元年(758),北宋天圣七年(1029)由惠兰和尚重建,治平二年(1065)钦赐“芦山普光院”额名。其规模和影响,曾一度与天童寺、雪窦寺齐名。
10、宝梵讲寺:初建於北宋建隆年间,现存主要佛教建筑有山门、金刚殿、在雄宝殿、僧寮房舍等六十馀间,全寺占地近三千平方米,建筑面积一千一百多平方米。
11、等慈禅寺:始建于南北朝元嘉二年(425年),初名“凤跃院”,宋治平二年(1065年),钦赐“等慈禅寺”匾额。现新建殿宇恢宏,玉像复光,等慈禅寺已成浙东佛门胜地。
12、瑞龙寺:始建于宋乾德四年(公元966年),地处佳地,背有青龙,瑞龙两山怀抱,风景秀美;前临一马平川,可谓交通便利却又闹中处境。
13、法王寺:宋建隆二年建有法王寺,距今已有1000年历史。是象山十八名刹之一,有“智门五狮期延寿,法王双龙祝保宁”之句。明建文年间被大火焚毁,现只留正殿后面的石拱寰圆小殿和乱石砌筑的厢房。
(本文文字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