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7第14期:镇海口海防遗址分布图

发布时间:2017-07-21 来源: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浏览次数: 【 字号: 保护色:

镇海口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是我国东南沿海人民抗倭、抗英、抗法、抗日的主战场之一,素有“两浙门户”,“海天雄镇”之称。也因此遗留下丰富的海防历史遗址。这些海防遗址,是中国人民热爱祖国,不畏强暴,抗御外侮,自强不息的历史见证。

镇海口海防历史遗址集中分布在甬江入海口,不到两平方公里南、北两岸的范围内。共计14处,是我国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海防遗址。

点击新窗口查看原始图片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点击此处下载原图  

1、威远城

位于招宝山山巅。明嘉庆三十九年(1560年),为防倭寇建于招宝山。威远城在其后的中英战争、中法战争、抗日战争等战争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明清碑刻

位于招宝山威远城内,现存碑刻9方,依城而立,多数为明、清军政要员手迹,其中明代4方,清代5方,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招宝山上碑刻曾有各种碑刻40余方,如明米万钟书的“招宝山阅兵观海赋”等,《招宝山志》有文字记载,实物无存。

3、月城

位于招宝山顶北侧的两峰交界处,为中法战争遗迹。月城经历中法、中日战争的炮火洗礼,仍保存完好,现存月城长约60米,高3.8米,深3.4米,拱门半圆形,城墙条石错缝垒砌。

4、安远炮台

位于招宝山南麓。该炮台用黄泥、沙砾、石灰三合土夯筑而成,据传还拌以糯米粥,极为坚固,并有以柔克刚之功效。抗日战争期间,曾用水泥改其门和顶部。安远炮台与南岸金鸡山下的“靖远”炮台隔江对峙,扼守着浙东门户。

5、吴公纪功碑亭:位于梓荫山西麓。1936年10月吴杰诞辰100周年,宁波和镇海一带的社会知名人士46人,为纪念吴杰功绩,颂扬他的爱国精神,发起兴建吴公纪功碑亭。

6、俞大猷生祠碑记:位于镇海中学内,镇海民众为抗倭名将俞大猷所建生祠碑。1994年,镇海中学扩建田径场时,发现生祠遗址及三块石碑,故将碑迁至梓荫山东南,补上第四块石碑,同时建亭纪念。

7、泮池

位于孔庙大成殿前,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原为学宫之内环河,1841年10月,因鸦片战争镇海之役失利,钦差大臣、两江总督裕谦在此投水尽节,实现了与镇海城共存亡的矢志。

8、吴杰故居

安徽人,该故居为吴杰在镇海任职时所建。位于镇海城关胜利路与人民路交叉口,目前保存较为完整。

9、戚家山营垒

位于戚家山山顶。明朝戚继光等抗倭将领曾扎营于此。清光绪七年(1881年),总镇杨春和建营垒,是二线清兵大本营。现戚家山营垒中间营房已荡然无存,四周墙体仍保留着原来的轮廓。

10、金鸡山瞭台

位于金鸡山山顶。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为中法战争镇海战役作战指挥中心。当时建有营房,现仅存瞭台。瞭台东北侧有欧阳利见亲书“督师御敌处”石碑一方,西北侧有保护军门遗迹碑一方。

11、靖远炮台

位于金鸡山东麓沙湾头。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三合土夯筑,平面呈凹字形,原设炮洞五孔,营房五间,各炮室间有隔墙。目前,五间营房和各炮室间隔墙已全部被毁,炮台内部破坏严重,但炮台外部轮廓还比较完整。

12、镇远炮台

位于开发区四号桥西南侧。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三合土夯筑,平面呈凹字形。原设炮洞五孔,营房十一间。目前,炮台壁大部分已倒塌,西北侧二间三合土营房还比较完整。

13、平远炮台

位于金鸡山东北麓山腰。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三合土夯筑,平面呈曲尺形。1936年撤平远炮台,将大炮移至钳口门镇远新炮台。现仅存一堵三合土残墙。

14、宏远炮台

位于笠山东北麓。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三合土夯筑,炮台墙体采用双层防御结构,是当时镇海口炮台之“王”。现尚存三合土残垣断墙和一座钢筋混凝土炮台。

(本文文字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