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宁波市海曙区南塘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批后公布)

发布时间:2019-06-26 来源: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浏览次数: 【 字号: 保护色:

《宁波市海曙区南塘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目前已获省政府批复,现将《规划》主要内容公布如下:


1前言

1.1规划背景

南塘河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宁波市九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是宁波城区内唯一一处体现江南水乡特有人居环境景观的历史文化街区,旧为宁波商贸文化聚集地的“南门三市”,坐拥南塘河与南郊路,是古城内外的水陆要冲。为保护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和延续街区传统格局和风貌,继承和弘扬民族与地方优秀的文化传统,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科学保护与合理永续利用,我局组织编制了《规划》。

1.2规划范围

东至护城河(长春门遗址),南至船埠巷,西至祖关河西200米,北至南塘河北岸及三市路。规划用地面积约为9.6公顷。(详见附图1)

2规划原则与规划目标

2.1规划原则

本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保护遗产本体及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功能延续性和保护利用的可持续性原则,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2规划目标

(1)全面深入挖掘、科学评估南塘河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和特色;

(2)建构完整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3)提出全面保护和合理、永续利用的规划措施。

3南塘河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价值

南塘河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文化特色和价值可总结为:甬上集市文化传承地、江南水乡格局、名人文化与学术阵地,罗城格局的重要组成。该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南门三市”历史悠久是城郊集市文化传承地。

(2)“前街后河”的格局体现江南水乡城镇特色。

(3)宋代著名学者袁燮的后裔世居之地,著名电影艺术大师袁牧之故居保存至今。袁氏家族创立的“城南书院”,是甬上重要的学术阵地。

(4)长春门遗址是明清宁波古城的六大城门之一。

4保护范围

4.1核心保护范围

核心保护范围分为两个部分:

(1)尹江路西南侧部分:东南至船埠巷西侧,西北至南塘河东岸,西南至关圣殿西南侧,东北至尹江路红线西南侧,面积 2.2 公顷。

(2)尹江路东北侧部分:包括澄怀学堂、惠庆医院和陈宅外围,面积 0.2 公顷。

核心保护范围总面积约为2.4公顷。(详见附图2)

4.2建设控制地带

以街区范围为基础适当拓展(外扩云海小区),面积约为8.6公顷。(详见附图2)

4.3外围缓冲区

东至护城河,南至祖关山路,西至祖关山路,北沿南塘河各扩30米,面积约为4.4公顷。(详见附图2)

5整体格局与风貌特征保护

(1)完整地保护南塘河历史文化街区“一河一街”的整体街巷格局,保护以南塘河和南郊路为纽带组织街区功能的格局特点,保护街区的整体格局与风貌特征。 

(2)保护二类历史街巷,包括南郊路、南社坛巷、惠赐巷、杨家桥巷,道路界面应以传统风貌为主,并保持较高的贴线度和连续度。

(3)保护由“街道—巷道—建筑庭院”,“街道—巷道—河道”构成的前街后河的城市肌理格局。

6历史街巷保护

历史街巷为沿线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和传统建筑数量相对集中,历史空间特征和风貌保存较好的街巷。历史街巷是构成历史文化街区空间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验历史文化街区的主要轴线。

根据历史特征保存情况目前街区内确定南郊路、南社坛巷、惠赐巷、杨家桥巷为二类历史街巷。(详见附表1)


7建筑遗产保护

现存建筑遗产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分类保护。(详见附图3)

7.1文物保护单位

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为甬水桥,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要求进行保护。(详见附表2)

7.2文物保护点

市级文物保护点11处。文物保护点严格按照《宁波市文物保护点保护条例》的要求进行保护。(详见附表2)

7.3传统风貌建筑

规划将调查新发现的多处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建筑物列为传统风貌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应保持原有高度、体量和外观形象,在不改变外观风貌的前提下,允许改善内部结构和设施。(详见附图3)

8环境要素保护

保护河埠头共计18座,规划保护和修复各河埠头。从区域环境的改善着手,及对街区市政设施的改进,净化水质;对需要修缮的埠头,采取传统材料修复。

保护长春塘地下遗迹和长春门地下遗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和条例的要求进行保护。凡大型基本建设中涉及地下可能埋藏有文物的,工程开工建设前必须进行先期考古发掘,确定遗址的保护范围,禁止不必要的复原,在全面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展示。

9历史人文特色保护与延续

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建议将地块分成南北两个主题:

北区地块积极建设或改造传习所、演出场所、博物馆及展览馆等文化设施,以宁波城墙文化为主题进行重点展示。

南区鼓励利用现有传统风貌建筑为传统民居客栈、传统餐饮及手工艺作坊等,以营造宁波传统商业氛围为主,展示传统民俗文化。

以南郊路民俗廊道连接南北两区,加强两区联系,形成商业文化休闲为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

(1)在北区内设置长春门遗址为主题进行展览,展示宁波建城文化;

(2)在南区设置老宁波油贊子、臭豆腐、糕点等传统民俗小吃,展示宁波传统美食文化;

(3)结合关圣殿、同茂记、袁氏民居、永善亭、甬水桥等文保点,展示南塘河沿河的传统生活形态。

10总体功能定位

导入历史文化街区的特色商业服务、文化传承、旅游职能、遗迹保护等功能,成为集历史古迹、休闲游览、文化观光、民俗休闲于一体,展现宁波水乡特征的传统关厢水乡风貌街区

根据建筑的具体物质形态在采取建筑保护和整治模式的同时,考虑植入适当的功能。这些功能主要包括旅游观光、文化展示、旅馆、商业饮食、办公等(详见附图4)。

11支撑系统规划

11.1人口规划

人口容量控制适度原则。规划范围内,除都市风华小区外,其余均为商业与文化用途,无居住人口。规划保留都市风华现有居住人口。

11.2道路交通

(1) 街区外围的主次干道应以继承既有现状为主,理清道路结构、等级功能,形成路网的整体协同,合理交通分流,达到街区保护的目的。

(2) 改善用地布局,减少街区内不必要的交通量。

(3) 街区内部以步行为主,营造舒适宜人的步行空间。

11.3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完善市政管线和设施,当市政管线和设施按常规设置与文物保护单位、传统风貌建筑及历史环境要素的保护发生矛盾时,在满足保护要求的前提下采取工程技术措施加以解决。

11.4防灾规划

本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合理布点”的原则,统一规划消防站、消防用水、消防通道和消防通讯网。根据街区内部道路、街巷、建筑特点,因地制宜、合理配置消防设施。


附图1: 规划区位图

附图2:保护区划图

附图3: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总图

附图4:用地规划图


附表1:历史街巷一览表


类别

名称

二类历史街巷

南郊路

南社坛巷

惠赐巷

杨家桥巷


附表2:文物保护单位与文物保护点一览表

序号

名  称

类别

类型

始建年代

地址及位置

保护级别

公布时间

1

甬水桥

古建筑

桥梁

南郊南塘河干流

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1.12.25

2

向阳桥

古建筑

桥梁

南郊南塘河北端

市级文保点

2003.08.14

3

陈巷陈宅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传统民居

民国

陈巷35号

市级文保点

2005.04.05

4

澄怀学堂

古建筑

学堂书院

南郊路60号

市级文保点

2005.04.05

5

惠庆医院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医疗卫生建筑

民国

南郊路65号、陈巷19号

市级文保点

2005.04.05

6

南郊路民宅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传统民居

南郊路207号

市级文保点

2005.04.05

7

南门袁氏民宅建筑群

古建筑

宅第民居

清-民国

南郊路185号、惠赐巷1号、

南郊路237号袁宅

市级文保点

2005.04.05

8

同茂记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金融商贸建筑

民国

南郊路175号

市级文保点

2005.04.05

9

余氏宗祠

古建筑

坛庙祠堂

南郊路159、161号、鹅场跟20号

市级文保点

2005.04.05

10

袁牧之故居

古建筑

宅第民居

清-民国

杨家桥1号

市级文保点

2003.08.14

11

永善亭

古建筑

亭台楼阙

南郊路317号

市级文保点

2003.08.14

12

关圣殿

古建筑

坛庙祠堂

南郊路275号

市级文保点

2005.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