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宁波市海曙区郁家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批后公布

发布时间:2019-06-26 来源: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浏览次数: 【 字号: 保护色:

《宁波市海曙区郁家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获省政府批复,现将规划主要内容公布如下:

1总则

1.1规划背景

郁家巷历史文化街区是宁波老城区内不可或缺的重要历史文化街区,宁波老城历史文化内涵的集中体现地。该街区既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及宁波早期商帮代表人物研究、藏书文化研究、近代文化人士历史活动研究的重要实物资源遗存,也是连接月湖历史文化街区与郡庙天封塔历史文化街区、莲桥街历史地段的重要纽带和文化链。

为了有效地保护宁波市郁家巷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文化遗存,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提升整体环境品质,发挥街区自身资源优势,激发街区活力,我局于2018年组织编制了《规划》。

1.2规划范围

东、南至仓桥街,西至镇明路,北至镇明小区、县学小区,总面积4.28 公顷。(详见附图1)

2规划原则与规划目标

2.1规划原则

(1)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的原则;

(2)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

(3)新建建筑与历史建筑的协调性原则;

(4)注重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协调原则;

(5)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2.2规划目标

(1)系统梳理郁家巷的历史文化资源;

(2)深入挖掘、科学评估郁家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和特色;

(3)建构完整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4)提出全面保护和合理、永续利用的规划措施。


3历史文化价值

(1)街区的历史文化价值与特色可总结为:

郁家巷历史文化街区是宁波历史城区内不可或缺的重要历史文化街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既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及宁波早期商帮代表人物研究、藏书文化研究、甬东诗派研究、文化人士历史活动研究、宁波城区古代祠庙文化研究的重要实物资源遗存,也是连接月湖历史文化街区与郡庙天封塔历史文化街区、莲桥街历史地段的重要纽带和文化链。

(2)街区的历史文化内涵可总结为以下5个关键词:

望族聚居区、浙东学派、藏书文化、商帮文化、雅集文化。

4保护范围

4.1核心保护范围

西南至灵应庙北侧、保护性建筑南侧、云石街,东至云石街余宅,北至地块边界。总占地面积为1.85 公顷,占街区总面积的43.2%。(详见附图2)

4.2建设控制地带

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除核心保护范围以外的区域为建设控制地带,总占地面积约为2.43 公顷,占街区总面积56.8%。(详见附图2)

4.3外围缓冲区

规划将街区外围对街区风貌影响较大的潜力地块划定为缓冲区,主要包括县学小区、镇明小区、太阳公寓、月湖人家等,总面积约7.55公顷。(详见附图2)

5整体格局与风貌特征保护

(1)保护“高墙、窄巷、宅院连片”的空间格局及传统合院高密度聚集的空间肌理特征;

(2)保护带河巷、云石街划分的“东中西”三段街巷结构;

(3)保护白水巷、镇明路的走向(Y字形结构),以及建筑朝向同白水巷的对应关系, 

(4)保护盛氏花厅与紫金巷林宅的历史叙事线路(林宅-紫金巷、灵应庙-盛园巷-盛氏花厅);

(5)保护自西向东水平展开的天际轮廓线。

6历史街巷保护

根据历史特征保存情况将历史街巷分为两类:一类历史街巷和二类历史街巷。(详见附表1)

(1)一类历史街巷

一类历史街巷是街区内传统风貌保存最完整的街巷,其线型、尺度、风貌保护较好。

确定郁家巷、带河巷、云石街为一类历史街巷。

保护要求为:不得改变街巷线型、宽度、尺度,保持界面的连续性与贴线;以传统建筑界面为主,保护传统建筑山墙、宅院高墙与墙门等要素,修补与完善界面的传统风貌特色,恢复传统街巷铺装。

(2)二类历史街巷

二类历史街巷是街区内传统风貌保存状况一般的街巷,街巷线型、尺度、风貌等遭到不同程度的改变。确定白水巷、蒋祠巷、灵应支巷为二类历史街巷。

保护要求为:保持街巷原有线型,保护两侧现存传统院落界面,恢复和修补被破坏的界面,体现传统风貌特征。

(3)街巷界面保护

针对当下街区内街巷体系,为保证传统风貌的整体性、连续性,在现有历史街巷的基础上,划定街巷保护界面。保护界面上的建筑与围墙的维修、建设及改造必须以清水砖墙界面为主,并应当采用地方传统工艺和材料进行砌筑。

7建筑遗产保护

现存建筑遗产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分类保护。(详见附图3)

7.1文物保护单位

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 处——盛氏花厅、灵应庙、李氏宗祠——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要求进行保护。(详见附表2)

7.2文物保护点

市级文物保护点2 处——杨坊旧居、陈鱼门故居——严格按照《宁波市文物保护点保护条例》的要求进行保护。(详见附表2)

7.3建议历史建筑

规划将郁家巷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具有一定保护价值且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或者文物保护点的建筑物、构筑物,建议作为历史建筑公布。

(1)保护对象

规划建议将6处三普不可移动文物列为历史建筑,分别为郁家巷董宅、郁家巷陈宅、郁家巷林宅、带河巷陈宅、解放南路林宅、解放南路李宅。

(2)保护要求

应尽快依据相关法定程序予以公布,并严格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宁波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要求进行保护。

建议历史建筑保护应当以院落为单位保护,不得擅自迁移、拆除,应保持原有高度、体量、外观形象及色彩。(详见附表3)

7.4传统风貌建筑

除了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及建议历史建筑外,还有一些单体价值不是很高,但对街区整体肌理作用很大的传统风貌建筑,同样需要加以保护。规划将2处三普不可移动文物及2处传统建筑确定为传统风貌建筑,分别为郁家巷邵宅、带河巷林宅、解放南路张宅、云石街余宅。传统风貌建筑应保持原有高度、体量和外观形象,在不改变外观风貌的前提下,允许改善内部结构和设施。(详见附表4)


8历史文化展示与利用规划

8.1文物保护单位(点)利用

通过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的展示利用尽可能体现郁家巷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底蕴,传承其人文精神,提升街区活力。如,盛氏花厅可结合藏书文化设置相关书籍展览或作为特定文化主题的图书馆,也可以结合街区内以“秦氏集团”为出发点的近代金融发展史馆;李氏宗祠可结合李杲堂所代表的浙东学派或甬东诗派设置相应的展览馆,也可以作为李杲堂或其他宁波浙东学派代表人物的纪念馆;陈鱼门故居可作为陈鱼门纪念馆;也可以结合其麻将创始人的历史典故,设置棋牌相关的展览;杨坊旧居可以杨坊为切入点,设置近代宁波洋务运动或早期商帮的展览。

文物保护单位(点)的再利用应遵循国家文物局《文物建筑开放导则》的规定与要求。

8.2文化展示线路

发挥好郁家巷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月湖历史文化街区、郡庙天封塔历史文化街区、莲桥街历史地段之间的桥接作用,积极融入宁波历史城区总体展示线路中。

(3)文化活动组织

通过组织相应的文化活动,既可以传承特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增强人们参与历史文化街区的趣味性,对激活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具有重要作用。原则上,文化活动主题应契合街区自身的历史文化内涵,如:以灵应庙为载体恢复“大庙会”,以盛氏花厅为载体开展儿童琴棋书画赛,以李氏宗祠为载体开展诗歌比赛,以陈鱼门故居为载体开展宁波棋牌赛等。

文化活动场所分为室内和室外两部分。室内以文物保护单位(点)、建议历史建筑为主。室外结合盛园巷及历史街巷空间进行组织。

9总体功能定位

利用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等增加具有公共利益性质的文化博览和文化活动等功能,强化宁波非物质遗产和人文精神的体现,成为宁波中心城区南部特色文化空间节点。

总体功能定位为:集商业休闲、人文博览、传统文化培训与教育等功能于一体,体现宁波传统文化氛围、历史城区空间意象的休闲文化街区。


10支撑系统规划

10.1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规划将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结合街区原有历史文化特色设置不同的文化功能,向公众开放。

规划保留现位于街区东北角的物业管理中心,同时增加旅游服务功能。

10.2道路交通

街区外围道路应严格按照《宁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相关要求,控制道路红线宽度、线型等要求,原则上不得拓宽。严禁城市道路穿越本街区。

街区内街巷体系原则上不再变动,为步行街区,机动车、非机动车不得进入。

在镇明路、仓桥街相应路段增加步行通道,增强月湖、郡庙天封塔历史文化街区、莲桥街历史地段进入本街区的步行联系;延续使用原地下车库411 个车位,本街区不再新增停车位,严禁在本街区范围内设置地面停车场地。

郁家巷历史文化街区为步行街区,采用“人车相对分离”的交通组织模式,车行交通沿镇明路、仓桥街进入街区地下车库。

10.3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由于历史街区郁家巷均已敷设各类市政管线,现状各类市政管线运行状况良好,因此,本次规划均予以保留。

(2)管线综合断面布置应按照规范采取下限,或采用综合管沟,克服街区地下布线空间狭小的困难,避免对街区风貌的破坏,同时合理采用各种技术措施使管线工程安全可靠。

(3)管线通过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古树名木周边时应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4)入户管线应利用古建筑地下的架空结构,在门中央和天井的位置进户。管线穿越的石块基础应利用钢筋混凝土加固。

(5)露出地面的市政设施选址应隐蔽,在高度、体量、色彩及形式上要与街巷风貌、历史地形、铺装、及街区整体风貌相协调。

10.4防灾规划

本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合理布点”的原则,对现状消防设施布局进行优化,并强化针对传统建筑的消防措施。


附图1: 街区在宁波历史城区的区位

附图2: 保护区划图

附图3: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总图

附图4:用地规划图

附表1:历史街巷一览表



类别

名称

建成年代

长度(米)

宽度(米)

主要特征

保护与控制措施

一类历史街巷

郁家巷

90

3-4

传统深宅大院的高墙与墙门,狭窄幽静的传统特征


不得改变街巷线型、宽度、尺度,保持界面的连续性与贴线;以传统建筑界面为主,保护传统建筑山墙、宅院高墙与墙门等要素,修补与完善界面的传统风貌特色,恢复传统街巷铺装。

带河巷

100

2.6-3.7

云石街

105

4.4-5.6,3.1

二类历史街巷

白水巷

民国

160

4.1

基本保持原有线型

保持街巷原有线型,保护两侧现存传统院落界面,恢复和修补被破坏的界面,体现传统风貌特征。

蒋祠巷

35

3.6-4.0

灵应支巷

民国

154

4,9


附表2:文物保护单位与文物保护点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地址

建筑年代

类型

保护级别

1

盛氏花厅

海曙区郁家巷2号

古建筑

区级文保单位

2

灵应庙

海曙区镇明路222号

古建筑

3

李氏宗祠

海曙区带河巷19号

民国

古建筑

4

杨坊旧居

海曙区带河巷18号

古建筑

市级文保点

5

陈鱼门故居

海曙区盛园巷2号

古建筑

附表3:建议历史建筑一览表

序号

名  称

地  址

建筑年代

类别

占地面积(m2

建筑面积(m2

1

郁家巷董宅

海曙区郁家巷8号(西)

民国

传统名人故居

356.73

228.59

2

郁家巷陈宅

海曙区盛园巷46号

民国

传统名人故居

821.49

716.77

3

郁家巷林宅

海曙区盛园巷40号

民国

传统名人故居

621.85

784.91

4

带河巷陈宅

海曙区盛园巷32号

民国

传统名人故居

409.62

412.95

5

解放南路林宅

海曙区盛园巷22、24号

-民国

传统名人故居

806.96

1016.68

6

解放南路李宅

海曙区带河巷31号

传统名人故居

977.46

976.24

附表4:传统风貌建筑一览表

序号

名  称

地  址

建筑年代

类别

占地面积(m2

建筑面积(m2

1

带河巷林宅

海曙区带河巷33号

传统名人故居

1220.91

1038.73

2

郁家巷邵宅

海曙区郁家巷8号(东)

民国

 

传统名人故居

1134.97

1007.72

3

解放南路张宅

海曙区盛园巷8号

/民国

 

传统名人故居

331.14

524.73

4

云石街余宅

海曙区带河巷22号

/民国

 

传统名人故居

862.43

7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