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甬江科创区片区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批前公示 |
为进一步深化完善城市总体规划,科学指导城市建设,根据《城乡规划法》要求,我局组织开展了《宁波甬江科创区规划》及《宁波甬江科创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在规划报送审批之前,我局将规划草案予以公示。根据《宁波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规定》中有关条款的规定,公示时间为2022年3月24日一2022年4月22日,共计30天。在此期间,欢迎广大市民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通讯地址:宁波市鄞州区和济街9号 E-mail:nbghj@ningbo.gov.cn 联系电话:0574-89187321
1、规划背景 为积极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加快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科技强国的总体部署,以及浙江省建成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的要求,宁波市在十四届党代会明确提出了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的发展目标。 宁波甬江科创区通江达海、区位优越,具有优良的山水生态环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巨大的开发潜力,是宁波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球智造创新之都的重要空间平台,也是宁波市域空间重构和功能优化的核心板块。随着后续高能级科创功能的落户,甬江科创区将对未来宁波高质高效发展起到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为进一步塑造甬江科创区科创引领新格局,构建科创生态圈,保障重点平台和现代化基础设施的落实,亟需对科创区的空间和功能进行系统性研究,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2、 规划范围 规划区东至灵峰山、南至通途路-东环路-环城南路、西至望海南路-东昌路-世纪大道、北至绕城高速-雄镇路-海域,总规划面积约197平方公里。 3、 目标定位 规划区总体功能定位为甬江科创区,发展目标和愿景为科技创新策源地、高水平人才首选地、先进智造新高地。 4、 空间结构 规划打造“一带双心、三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通过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的方式构建以科创为引领的新格局,其中一带为甬江科创活力带;双心为甬江创新服务极核和甬江智慧研创中心;三轴分别为创新产业联动轴、沿海产业发展轴和小浃江山水田园创新轴;多组团分别为两联联动、功能协同的多个科创组团。 5、 单元划分 规划结合板块功能属性划分七个创新单元,分别为甬江科创启动单元、科教研发创新单元、科创技术转化单元、产城融合示范单元、沿海产业转型单元、绿色石化综合配套服务单元和都市田园创新单元。 其中甬江科创启动单元采取“精细管控、保障品质”方式,推进启动片的高质量开发建设;科教研发创新单元、科创技术转化单元、产城融合示范单元、沿海产业转型单元采取“总量管控、预留弹性”方式,框定建设总量,谋划科创平台和功能项目;都市田园创新单元、绿色石化综合配套服务单元采取“项目准入+负面清单”方式,通过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示范片的统筹谋划,推进郊野空间的合理管控和利用。 甬江科创启动区,占地面积约40平方公里,重点聚焦总部科研、高端服务、对外合作交流、国际化服务等功能,高质高效开发建设。 科教研发创新区,聚焦高等院校、高端实验室、科研院所、重点科研平台等功能,形成重要的科教研发集群。 科创技术转化区,占地面积约18平方公里,聚焦技术服务、工业互联网、成果转化等功能,打造科创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集群。 产城融合示范区,占地面积约25平方公里,聚焦高端装备制造和生活服务等功能,是甬江科创区重要的生产生活配套服务功能。 沿海产业转型区,占地面积约26平方公里,聚焦绿色石化和智能制造等功能,推进滨海产业大平台的转型升级。 都市田园创新区,占地面积约35平方公里,聚焦乡村文旅和生态开发利用,重点打造小浃江生态湿地和五乡生态智造片区。 绿色石化综合配套服务区,占地面积约14平方公里,聚焦绿色石化科研和生活服务,是滨海产业大平台重要的后方配套服务片区。 6、 规划内容 6.1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力 构建基础研发到转化孵化到生产应用和全过程科技金融支撑的科创生态链条,重点培育政府科创平台、企业自主创新、行业联合创新和万众创新四类科创主体。聚焦国际前沿新材料、国家高端装备、长三角数字科技和科技服务、文化创意产业、创投产业、未来产业打造3+X产业体系。 6.2提升未来城市吸引力 公共空间:以蓝绿空间为底,落实翠屏山到东钱湖山湖纽带与分段主题营造的七彩甬江,形成区域性的十字山水骨架;构建“山湖纽带+片区绿轴+线型绿带”三级蓝绿网络和“滨江绿道+郊野绿道+山体绿道+链接绿道”四类慢行空间。 服务设施:建设4个综合服务圈、16个组团生活服务圈和6个专业型产业服务圈,高标准推进生活生产服务圈建设;以服务人群为导向打造10个城市公共交往空间,结合布局金融商贸、文教体卫、一老一小等系统性服务设施;在甬江科创启动区布局包括国际医院、学校、社区、体育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在内的国际化科创综合服务设施。 生活空间:营造组团化、特色化的生活空间,打造8个常规生活组团、8个特色生活社区。 6.3提升基础设施支撑力 完善高速路、快速路、轨道交通的网络化建设,加强与长三角主要城市、市域主要枢纽间的快速联系;梳理内容交通体系,总体形成“八横八纵”的骨架路网结构;设置多级绿道体系,探索水上交通、跨江特色交通等,塑造山水共生的慢行交通体系。 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优化布局新型市政设施;以供水安全、防洪安全、生命安全等为目标完善城市安全市政设施配套。 7、 附图 |
征集部门:市自然资源规划局 | 发布时间:2022-03-24 | 截止时间:2022-04-22 |
该公示已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