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深化林长制 耕好“责任田” 挺进深绿色 镇海区坚定不移打造绿水青山“金名片”筑牢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发布时间:2022-05-05 来源:镇海分局 浏览次数: 【 字号: 保护色:

近年来,镇海区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整合各类森林及政策资源,落实省“高水平推进国土绿化美化行动计划”(2018-2022年)、“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2020-2024)、“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方案”(2021—2025年)等中长期绿化行动计划,大力开展国土绿化美化工作。2021年度完成新增百万亩造林1822亩,为省下达任务的151.83%;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666亩,创建完成“一村万树”示范村2个;完成省级以上公益林优化工作,统筹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深化“林长制”助力“林长治”。

一、“长”字为先,改革创新共享绿色

为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抓实抓细林长制工作,镇海分局结合该区实际制定《镇海区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方案》,按照“分级负责”原则,已构建了区、镇(街道)、村三级联动的林长制领导组织体系,明确各级林长(警长)53人、护林员25人。在辖区内重要路段路口、人口密集地等显著位置共计设立各级林长公示牌16个,实现了区域全覆盖,公示牌上标明人员信息、主要职责、责任区域和监督电话等信息,便于群众联系监督。下一步,分局计划制定《宁波市镇海区林长制会议制度(试行)》等六项配套制度,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森林湿地资源管理,推动各级林长各司其责、各负其责,形成齐抓共管的护林新格局,助力该区实现生态改善、绿色发展。

二、“管”字为严,强化林地资源管理

近两年,镇海区严格落实林地用途管制,聚焦重点和问题,严防林地流失和非法流转,助力民生工程建设,提高自然保护地管理效能,强化森林资源管护。加强征占用林地管理,以森林督查和森林资源“一张图”管理为抓手,规范林地审批、林木采伐管理,镇海区共计办理各类林地审批15起,使用林地面积47公顷,收取植被恢复费973.4万元,有效保障项目用林顺利;严格执行限额采伐和凭证采伐管理制度,依法办理林木采伐许可,提供服务指导,稳步推进林木采伐审批“落地上图”,共计发放35份采伐许可证,采伐蓄积892立方米,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不越界不超量采伐;同时,在稳定提升森林覆盖率的基础上,积极引导节约集约使用林地,全年办理使用林地项目5个,共计27.44亩。开展森林督查,核实问题图斑6个,涉案3起,涉及林地2.93公顷,其中行政处罚2起,另有一起移交公安。提高自然保护地管理效能,对镇海区3个省重要湿地加强保护,稳定湿地17.29万亩的管控目标,湿地保护率达到35%。完成2021年省重要湿地绩效评价。

三、“防”字为基,提前预防杜绝隐患

坚持森林防火与病虫害防治“两手抓”“两不误”,按照“预防为主,积极消灭”工作方针,以宣传为先导,2021年张贴各类宣传海报500余份,发放宣传资料1200余份,全力推进群防群治;以督查为抓手,深入涉林重点乡镇九龙湖镇、祭祀用火高发镇澥浦镇的重点林区、重点部位进行督导检查;以科技为保障,新配备1台巡查无人机,增设3个新型红外感应电子警察(可拍照录像),推进无人机巡护、视频监控和人工巡护“三位一体”森林防火体系建设,提升森林防火管控能力。春季为病虫害多发季节,镇海区持续推进松材线虫病防治,每年对重点松林松树进行免疫制剂注射,在重点松树林安装松墨天牛诱捕器共50套,定期对诱捕器里的害虫进行处理,每隔两月更换诱捕器里的引诱剂,确保防治工作落实有效,巩固拔点成果;持续开展红火蚁和美国白蛾的监测工作,尽管该区还未发现美国白蛾入侵,但由于美国白蛾能远距离传播,镇海区交通发达、货运贸易频繁,因此不能放松监测预防。全区共设置7个监测点,安装美国白蛾诱捕器20套。

四、“护”字为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

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为提高全社会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镇海区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执法监管强度、设定陆生野生动物救护协作单位等多种举措提升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近两年共计开展“爱鸟周”等各类宣传活动1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与多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累计对各类场所进行了800多次的检查;设定镇海区陆生野生动物救护协作单位,编制收容救护流程,累计救助70余只野生动物。同时,镇海区重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每年对生长势欠佳的古树进行专业修复。扎实完成古树名木“回头看”调查任务,明确每棵古树管护人,实施一树一策专项保护方案;对辖区古树进行了价值评估,为解决破坏古树案件处罚金额提供定量依据;积极挖掘古树名木资源,组织专家对拟纳入管理的树木进行认定。目前,镇海分局已对所管辖的12棵古树进行新一轮调查并拍照。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