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宁波:统一“空间码”的地方实践

发布时间:2023-11-13 15:46 来源:调查监测处、耕保处、高新区分局 浏览次数: 【 字号: 保护色:

编者按:

2023年9月5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发布了《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2023-2027年)》,通知指出:以场景流驱动建立有机衔接、上下联动的数据流、业务流……推进多源时空数据融合治理,统一“空间码”,推进相关业务管理系统及数据的互联治理。

日前,中国自然资源报以《“一码管空间”强化自然资源业务协同》为题,刊登了宁波进行数字化改革,搭建自然资源业务协同平台的优秀案例。

图片1.png

宁波自2021年起开始探索利用“空间码”数字关联技术打通业务链条,提升自然资源管理中的业务协同能力,并在建设用地开发利用、耕地保护监管、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等领域开展深入的探索与实践。

统一“空间码”数字关联技术.jpg

统一“空间码”数字关联技术

统一“空间码”:打通土地管理全链条,构建土地全生命周期

宁波高新:宁波市自然资源管理数据治理试点工作

2021年4月,为贯彻落实浙江省数字化改革大会会议精神,宁波聚焦数字化改革撬动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改革,以高新区为试点区域,开展自然资源管理数据治理试点工作,率先应用“空间码”数字关联技术,将原本分散在各个部门的现状、规划、管理等数据进行治理和融合,解决数源系统众多导致数据难以精准归集、业务条块化导致数据缺乏闭环管理、数据“藩篱”导致难以综合应用等问题,为“一码管空间”改革探索数据应用场景,促进自然资源整体智治。

1、土地全生命周期“一码全息”

在宁波高新区自然资源管理数据治理试点工作中,应用“空间码”数字关联技术,将业务事项的空间行为状态进行有效关联,打通数据壁垒,融合多源数据,实现调查、规划、审批、供应、利用、登记、监管等全环节贯通、全信息集成,通过生成“空间码”实现一码全息,清晰追溯每个空间的“前世今生”,同时挖掘业务特性,动态识别空间数据的特征形成地块标签,助力深度数据治理,推进业务治理持续优化。

2、可供土地要素“一账皆知”

运用数字技术,实现全域可用土地要素和实际供应、低效再开发、闲置处置等土地要素的空间多元关联关系的建立,实时准确掌握批而未供、回购未供、低效未用、闲置待处置的实际可用的土地要素资源的空间分布和可用用地总量。综合每个地块上的多元关联信息,对可用可供土地要素生成“空间码”,其中,绿码表示该地块已具备供应条件,可向用地需求部门和企业主动推介;黄码表示该地块已批准或收回为国有建设用地,但还需要配套相关工作后方可供应,通过黄码驱动配套工作的执行;红码表示该地块已超过预警期限(如2年以上)仍处于批而未供、回购未供、低效未开发、闲置未处置的状态。

01-宁波高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数据治理服务应用.png

宁波高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数据治理服务应用

统一“空间码”:开创耕地保护协同共治新局面

宁波:耕地智保,“一地创新、全省共享”

2021年5月,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探索建设“耕地智保”应用场景,并于2021年10月入选浙江省首批数字政府系统“一地创新、全省共享”应用项目名单。“耕地智保”应用场景,创新应用“空间码”数字关联技术,通过数字化赋能,推进耕地保护管理体制机制重塑,提升耕地保护监管水平,打造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新格局,开创耕地保护协同共治新局面。

1、建立耕地“数、线、图”全息“一本账”

针对资源底数掌握欠及时、业务全周期未贯通,数据分层难关联等问题,应用“空间码”数字关联技术,构建耕地资源空间一本账,锚定耕地保护目标、现状及潜力以及流入流出变化情况。将自然资源内部调查监测、国土空间规划、耕地保护、土地整治、执法监察等各业务条线,以及农业农村部门的相关业务数据进行有效关联综合,打破条线壁垒,形成全空间要素集成、全时序跟踪、全业务关联的数字关系网络,动态沉淀融合耕地要素的空间、行为、状态等信息,实现“划圈”即知每一寸耕地的“前世今生未来”。同时,通过“空间码”数字关联技术实时感知业务变化信息,所有业务管理工作引起的耕地数量、质量等变化都会自动沉淀至这本“活账簿”中,实现耕地资源空间账簿一动皆动、及时更新。

2、构建“星、机、塔、人”协同监测“一张网”

在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监管层面,通过协同机制重塑和“空间码”技术赋能,探索解决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等问题发现滞后、信息不全难认定、整改反馈不闭环等问题,实现从流程式驱动业务管理到数据驱动管理的跃升,将“两非”监管责任一插到底。将上级卫片下发、田长巡查、视频监控、全域变化监测、天巡地查等多途径发现的疑似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问题,通过“空间码”智能筛查,快速筛除已具备农转用审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建新审批、临时用地许可或设施农用地备案等合法手续的图斑,绿码直接放行,黄码核查举证,减少内业审核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黄码图斑经巡查员现场核查、拍照举证、确认违法违规状态及类型,生成红码,并根据职责分工推送至相关责任人开展整改。红码图斑由相关责任人推进、跟踪处置整改工作,直至整改完成恢复耕地状态,才会生成绿码。从问题发现、核查认定、处置整改到恢复耕地的闭环过程,均由“空间码”的颜色状态驱动业务协同和任务执行,各个阶段的监管结果通过空间码进行动态沉淀,实现以图管地、上下联动、动态跟踪、闭环管理,推进“两非”问题早发现、早认定、早整改,助力实现违法占用耕地“零新增”的目标。

02-耕地智保:耕地“两非”闭环管理.png

耕地智保:耕地“两非”闭环管理

统一“空间码”:助力夯实国土空间数字孪生底座

宁波:调查监测,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体系构建第一批试点

2021年2月,宁波市作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体系构建第一批试点城市,依据《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开展了自然资源和规划监测监管系统建设,结合数字化改革背景要求,创新应用“空间码”数字关联技术,将各类基础调查、专项调查、专题监测、专题管理类数据进行了关联和融合,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成果应用探索了新模式。

1、融合自然资源要素多维关联信息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业务相关数据庞大繁杂,有三调、历年变更的基础调查数据,有耕地、森林、湿地、水、海洋、矿产资源等专项调查数据,还有历年地理国情监测、历年遥感变化监测图斑。自然资源监测监管系统2.0采用数字关联技术,实现基于统一位置的要素级“空间+业务+时序”关联融合,支撑任意空间地块的全息查询以及地块全生命周期历史追溯应用。只需通过任意空间位置范围,即可查询该空间位置的多维度分类汇总、关联专项信息和地块“前世今生”全周期信息。

2、形成自然资源专项要素动态“一本账”

自然资源基础调查、专项调查监测工作中,存在多种分类标准、多种统计口径,对资源的总量分布、资源变化分析各有侧重。自然资源监测监管系统2.0以历年变更调查和基础调查成果为基础,以自然资源要素为对象,关联专项调查数据、全域变化监测图斑、三线数据等,从地类、资源、管理等不同的分类维度,构建各类自然资源要素空间账簿,实现面向不同管理口径下的现状地类账、三调法定账以及耕地、森林、湿地、水和海洋资源的自然资源账,及时反映区域各类自然资源空间底数。利用数字关联技术识别要素变化,精确识别自然资源要素之间的流量和流向,形成“一动皆动”的空间活账,反映自然资源的相互关系和演替规律。

未来,宁波将在已有实践基础上,进一步融合整治修复、灾害防治、海域海岛、执法督察等核心业务,实现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确权登记和开发利用、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自然资源督察执法等工作全领域覆盖、全链条贯通、全过程监管,助力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