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慈城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批后公布
为更好地推进宁波市慈城古城保护与开发利用,在《宁波市慈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以下简称《保护规划》)的基础上,我局组织开展了《宁波市慈城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该控规已获宁波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现就主要内容公布如下:
一、总则
1.1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宁波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控制单元(编号JBKG23),东至东护城河、慈骆路、清道山,南至萧甬铁路,西至江北大道、庙湾路、西护城河,北至慈湖、慈湖中学、慈湖逸墅北侧,面积348.7公顷。
1.2规划期限
本规划确定的规划期限为2035年,规划基准年为2021年。
1.3法律效力
本规划经法定程序批准后生效,并自公布之日起实施。本规划由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解释。
二、功能定位、控制规模和规划结构
2.1功能定位
慈城是宁波翠屏山中央公园的门户、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核心文化展示园,是体现慈孝文化、耕读文化、建筑文化、药商文化特色的江南第一古县城。发展目标是打造融游览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国内著名旅游目的地,打造民生幸福之城、古迹传承之城、文化体验之城、生态优美之城。
2.2控制规模
规划城市建设用地295.3公顷,占总用地的84.7%。
规划可容纳人口1.93万人。
2.3规划结构
规划构建“轴线纵横,连点成网,两区互融,绿环抱城”的发展结构。
(1)点:延续解放路中段的城市商业核心和古县衙的文化象征核心,加强东城冯俞宅、西城永明坊节点的文化辐射作用,同时补充东镇桥街城市客厅节点。
(2)线:搭建产业和生活融合发展的网络。
(3)面:传统居住片区和文化展示片区完善提升,外围强化环城绿地生态特色。
三、控制街区
3.1控制街区划分
结合天然的地理界限如河流、功能的关联性、土地使用性质的同一性、主次干道围合的街坊、合理的交通分区等因素来划分控制街区。依据上述原则,本单元划分为8个控制街区。
3.2控制内容
强制性内容包括控制单元主要用途、总建设容量、公园绿地面积、配套设施控制要求等。规划总建设规模:97.4万平方米,建设过程中,不得突破每个控制单元的总建设容量。
四、用地规划
结合规划区不同用地需求及规划确定空间结构框架,合理安排用地、道路交通、绿化水系等总体布局。
(1)居住用地
规划居住用地70.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23.8%。
(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27.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9.2%。
(3)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53.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18.1%。
(4)绿地与广场用地
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共计64.0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21.7%。
(5)混合(兼容)用地
混合(兼容)用地包括下商上住、文商结合等类型,规划用地25.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8.5%。
五、遗产保护规划
《保护规划》确定的历史文化名镇的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与环境协调区范围保持不变。
规划延续《保护规划》的刚性规定,如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以及历史建筑、历史街巷的管控要求、古城高度控制原则、重要景观视线管控内容等,并作为强制性内容进行管控。
规划进一步核查古城遗产资源,将具有一定价值的近现代公共建筑纳入保护对象,细化传统风貌建筑管控要求。鼓励结合文物保护点、历史建筑的区位与建筑价值特征,植入公共服务功能。
规划对建设强度控制要求进行细化,明确核心区域建筑密度与容积率控制区间,将建筑贴线控制要求与建筑风格控制要求作为强制性内容进行管控。
六、社区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2018)》《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2021)》《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指南(2022)》进行规划。
规划保留慈湖中学、中城小学,抱珠楼图书馆,镇社区卫生中心(在建)。搬迁东门菜市场至大西门外,新增古城客厅、社区体育中心两处城镇级设施。
依古县城人口规模规划设置南北两个十分钟社区生活圈。社区服务设施配套遵循“规模达标、提升品质、集中布局、共融共享”的原则。鼓励腾迁的行政办公地块(建筑)用于居民服务设施配套与公共空间配套。每个十分钟社区生活圈包括1个邻里中心、1个居家养老助残服务站、1个老年活动中心、1个幼儿园、2个体育健身场地、2个卫生站。
七、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规划遵循“利用既有资源,打通环城绿带,增补零散空间”总体策略,形成“三级多类”体系。
(1)城镇级公共绿地
包括市民公园与环城绿带,服务全城及周边居民。规划保留慈湖公园、孔庙公园、寻芳园、蛟头公园、探花公园,并增加2处绿地。
(2)社区级服务绿地
挖掘街坊内小规模零散空间,开辟口袋公园(广场),作为居民日常交往场所。
(3)附属绿化
结合公共功能用地更新建设,建议保留孔庙、周仰山宅、原工人疗养院南院、原乙炔瓶厂北区、张尚书房南、布政房北园林绿地等。
八、道路交通规划
总体维持古县城既有路网格局,通过合理交通组织,为游客快速集散,创造古县城舒适、优良的通行环境奠定基础。
8.1道路等级
规划范围内道路系统分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街巷4级。
8.2 交通组织
古县城次干路及以上等级道路均为车行道路,部分支路根据道路宽度、停车场布局、景点设置等要求组织步行街,街巷均采用步行街设置。
8.3 交通设施规划
规划采用地面、地下相结合的方式规划布局公共停车场,满足居民、就业人员与游客的使用要求。鼓励使用接驳车,加强轨道站和外围公共停车场与景点、酒店及居住区的联系。
九、防灾规划
9.1.排涝
规划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
规划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24小时排出。
规划结合城墙等设施设置堤防建立圩区,在圩区内河道汇入区外河道处建立节制闸站。
9.2消防
区内消防依托慈城中队,并结合消防车通道设置5处微型消防站。
9.3抗震
本区设防标准为地震动参数0.10g(Ⅶ度)。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和历史建筑应当进行抗震加固处理。
十.附图
1、规划结构图
2、用地规划图
3、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图
4、社区生活圈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5、控制街区划分图
控制街区图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