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区以大规划破题、大治理解题 重塑“港、产、城”空间格局
近年来,北仑区按照全市部署,推进全区新一轮国土空间战略规划实施,科学规划协调港口、产业、城市关系,聚焦破解港、产、城空间功能交织难题,聚力大片区开发、大项目落地、大工程建设,加快“港、产、城”空间格局重塑,取得积极成效。
一、夯实世界一流强港支撑,推进四大港区空间治理
1、一盘棋布局“两场一仓”
新一轮规划划定“港城分界线”,主城区全面腾退“两场”,为未来港城发展释放空间;四大港区后方整体新布局综合物流基地规划建设正有序推进;为解决“两场”整治过渡期集卡围城的情况,投入使用横浦、梅东、峙南3个临时综合物流基地。
2、一张网打造疏港体系
新一轮规划专项开展疏港交通体系规划研究,按照“客货分离、高效集散”原则,以象山湾高速东延、杭甬高速复线、甬舟高速复线、528连接线等4大集疏运体系为脉络,规划独立客货运通道体系,引导城市生活区和港口物流区有效分离。
3、一体化整合港后片区
新一轮规划部署开展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聚焦港口大后方、港城交汇处、港城结合部开展整治提升,促进港城依存、有机融合。“港城分界线”沿线50米宽整治规划打造碳汇林生态廊道,国家首批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试点片区——北仑港滨海片示范片区规划打造为港区集卡司机、产业工人服务配套的大型生活社区,目前正有序实施推进中。
二、挖潜产业结构重塑内力,推进八大园区空间提效
1、打造集聚平台建“新”
新一轮规划中精准定位全区各大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围绕园区发展专业化、产业发展高端化、企业发展大强精,按照“空间腾挪、错位联动、建链成群”的思路,做好8大产业功能区的整体规划引领和空间功能重构,重点打造万亿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重要产业基地、灵峰总部产业集聚区,并实施了全区最大物流基地空间腾挪整治,腾出空间规划承载“万亩千亿”集成电路产业平台西扩,引进落地环洋、博汇、信润石化、雪佛龙二期等一大批产业项目。
2、提升低效区块焕“新”
成立区长任组长的全区低效用地改造提升工作领导小组,通过政府收购、市场并购、以地换房、增容提效等方式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实施早期发展旧工业园区厂房增容提效改扩建,有效释放企业生产空间,项目容积率显著提升。同时,针对村三产用地实施“以地换房”改造,首宗项目已于今年6月开工;开展原三星重工、北仑电厂灰库等“腾笼换鸟”行动,两年来已落地一批“大优强、绿新高”的化工企业,助力低效用地焕发新活力。
3、空间利用改革创“新”
全区自贸区范围内探索实施创新型产业用地M0用地出让,芯港小镇、凤凰城东、科技园区、软件园区等四大片区探索“工业上楼”新型工业载体空间模式,立足油气资源储运需求,探索在不改变地表原有地类和使用现状的前提下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三、释放现代港城内涵魅力,推进三大新城空间提升
1、城市功能全面布局
全区对文化体育、教育、医疗、养老、绿地等城市功能项目、城市公共设施先行落位布局,重点打造甬江科创区北仑片、凤凰城、梅山湾核心区三大城市功能片区。两年来,三大城市功能片区陆续落成青年sport港、文化中心、社区邻里中心等民生项目,落地一批保障性租赁住房、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安置住房用地, 新建扩建镇海中学(甬江校区)、北仑外国语学校等4所普通高级中学,全市首宗未来社区地块建成百米地标建筑“通山之门”,同时储备海域用地为旅游休闲度假功能预留空间。
2、城市界面精雕细琢
严格建筑风貌管控,引领滨水临山地区、重大交通枢纽地区、城市公共活力区等打造特色风貌,“立体凤环——宁波市北仑区凤凰公园”成功入选全省城乡风貌整治提升优秀案例。高效利用地下空间,在全市率先引导产业项目用地开挖地下室疏导塑造园区形象,灵峰现代产业园按4‰ 比例配备停车位,实现75%停车位在地下空间配置。建立建设项目中间检查制度,建立重点项目空间规划与设计方案专家评审会制度,形成建筑方案的前期研究、中期指导、后期审查、批后跟踪的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
3、城乡品质融合打造
打造公园城市,在核心城区规划中融入自然山体打造利用,一体规划贯通绿色生态廊道,建成东西向2.4公里、南北向2公里一体连续的“十字”生态廊道。加强城市更新中文保点保护整体规划打造,推进建设庐南历史民居街、陈逸飞故居等片区特色街区建设。开展山、水、林、田、湿、海全要素综合整合,一体实施梅山湾整体修复项目、盐沼生态系统重建、生态海堤建设。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2023年完成大碶杨岙首宗入市地块出让,打造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精品民宿,正逐步谋划推进一批乡村振兴文旅地块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