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蓝海青山,兴绿共富 | 我市三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入选省首批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2025-04-17 17:23 来源:权益处、市测绘遥感院 浏览次数: 【 字号: 保护色:

近日,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发布了第一批《浙江省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我市选送的《宁波市象山县蓝碳交易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宁波市推动国有林场现代化发展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等案例成功入选,入选案例数量位居全省首位,充分展现了我市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方面的突出成效。

图片1.png


图片2.png


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即通过自然资源和生态服务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形成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效实现。20年来,我市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围绕打造“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的目标和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的要求,以强化生态保护为根基,筑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稳固基础;以优化资源利用为核心,提升生态产品供给配置效能;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引领,拓展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在此过程中,涌现出一批示范案例,为点“绿”成“金”的宁波实践提供了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象山:三权分置定海权,蓝碳拍卖活“金”涛

     通过实行海洋资源“三权分置”和确权登记奠定海洋蓝碳价值实现产权基础,有效促进碳汇渔业的发展;设立全国首个跨省共建的海洋资源蓝碳生态碳账户,促成全国首单蓝碳拍卖交易,并完成全省首例“蓝碳+产权+司法”生态补偿交易,实现了海洋“资源-资产-资金”的高水平转换。

图片3.png

甬厦蓝碳“双城记”——全国首个跨省共建的蓝碳生态碳账户

图片4.png

黄避岙乡渔旅融合海上综合平台。周科 摄

图片5.png

黄鱼网箱养殖。周科 摄

宁波市林场:青山入库储碳汇,千声鸟语绣春衫

通过实施公益林生态补偿机制,由原来的“卖木头”变成“卖生态”;全面推进国有林权资产确权登记,为林业碳汇产权流转和集中收储构筑了物权底座;设立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综合性旅游区,“政府+市场”双向发力有效转化了森林资源资产的生态价值,营造“好生态”推动“旅游强”,打造“乡村美”带动“百姓富”。  

图片6.png

宁波市林场森旅融合——商量岗森林康养基地

图片7.png

四明山森林公园

余姚市梁弄镇:红绿经纬织锦绣,三生空间酿共富

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构建了产业融合、生态宜居、集约高效的新型国土空间格局;聚合各类要素保障生态产业发展,以生态资源为基、红色文化为魂,同步推进康养旅游等生态型产业,打造“生态+产业”融合发展新样板,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之路。

图片8.png

梁弄镇农村宅基地复垦——钱库岭梯田

图片9.png

梁弄镇田园综合体一角

以上案例是我市各地探索“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也启示我们,构建“保护-开发-增值”的良性循环,才能让自然资源“软资产”转化为经济发展的“硬效益”。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投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伟大实践,通过高水平保护装扮“绿色颜值”,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为高质量发展创造“金色产值”,激发新质生产力,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让绿水青山“流金淌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