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准治污,系统化治理!宁波江北区污水管网行动计划策略探索

发布时间:2025-08-07 10:28 来源:市规划院 浏览次数: 【 字号: 保护色:

针对城市污水治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痛点,市规划院创新推出“分区评估—靶向施策—机制创新”的系统化治理模式,有效提升管网治理精准度与效率,相关成果已在北大核心期刊《中国给水排水》发表。

城市地下污水管网是保障水环境安全和城市健康运行的“隐形骨架”。传统治理方式常因缺乏系统思维,导致出现工程衔接不畅、重复投入等问题。为此,市规划院探索出一条系统性治理新路径,为当前涉水体系中的行动计划编制提供有效思路。

三大核心亮点

创新分区框架。突破传统管网局部改造局限,从“建筑—地块—市政—末端—排放/回用”的“排水系统全链条”视角出发,科学构建市区两级排污分区体系,明确功能边界与权责,奠定系统性改造基础。

图片1(19).png

行动计划编制技术路线

图片2(10).png

江北区排水分区划分图

2. 多维精准评估。 针对数据短板,创造性建立涵盖“管网特性”(物理健康)、“用地条件”(污染风险)、“排水体制”(污染隐患)的三维量化评估体系。因地制宜设定权重,精准识别问题突出区域,为改造优先级排序提供科学依据。

图片3(8).png

综合评估体系框架图

3.分类靶向施策。编制专项规划,完善管理制度,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规划、制度、信息化的协同支撑。对评估结果较差的区域,量身定制改造方案,优先实施。“一点一策”治理零散问题、“一地一策”实施地块改造,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图片4(4).png

污水分区综合评估结果

新模式有效解决了“问题识别不精准、资源配置低效、系统协同不足”等核心问题,实现管网、污水厂、末端处理的全链条协同,节点问题与系统问题同步解决,工程成效可量化、可感知。同时,在保障水环境安全、提升城市韧性、降低管网运维成本、优化城市公共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助力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

下步,市规划院将持续深化系统治理模式应用,推动技术成果推广,为其他城市提供可复制的系统化污水治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