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述
宁波是一座有着七千年历史的城市,文化灿烂,人文荟萃。“三江交汇、通山达海、塘河交织”的优越地理环境,使宁波成为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大运河的唯一交汇点。南北文化的融合、中外文化的对接、道儒佛不断融入,孕育了宁波独具的商帮文化、阳明心学、藏书文化、海洋文化,形成开放包容、繁荣雅致的城市气质,塑造“江南水乡、文化名城”的城市形象。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人文、生态、宜居是提升城市长久竞争力的关键。宁波作为一座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城市,未来将以“拥江揽湖滨海”为新一轮城市空间转型抓手,依托城市深厚的历史底蕴、山海湖湾的自然禀赋、良好的公共服务水平、优越的城市风貌,营造独具魅力的宜居文化名城。
2049方向目标
更富魅力的宜居文化名城
传承文化特色,彰显人文魅力,提高宁波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享誉亚太的文化中心。
以人民为中心,提升山海生态环境魅力,提高城市空间品质,优化公共服务质量,营造山海宜居的幸福家园。
实施路径
文化+、生态+、服务+、风貌+
充分发掘宁波的自然山水、历史人文资源优势,以自然为本、以文化为脉,以品质为先,通过“文化+”、“生态+”、“服务+”、“风貌+”等手段,营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最富宜居魅力的文化名城。
文化+:营造“美誉宁波”
“文化+”以文化的繁荣作为城市发展的最高目标,逐步复兴文化空间,不断彰显文化底蕴、逐步挖潜文化古迹、系统振兴文化村落,打造美誉宁波。
复兴三江口、东钱湖,塑造全球文化空间标杆
重点打造三江口、东钱湖两处世界级的文化空间,以“活力、贯通、人文”的主题营造三江口世界级港埠地区,以“清澈、悠然、创意”的主题来营造东钱湖世界级文化湖区。
图 三江口
图 东钱湖
实施“文化+”计划,将文化融入城市
建设书香之城、音乐之城、影视之城,加大设施投放,举办丰富多样的艺术活动,营造开放活力的城市文化氛围,培育“文化+”产业,借势存量用地更新,建设文化主题创意园区,强化城市的文化发展动力。
弘扬文化名人、挖潜文化古迹、振兴文化村落
文化名人:提升阳明心学、河姆渡文化、海丝文化等宁波本土文化精华影响力,通过对重点文化空间与场所的整体改造,提供高品质文化空间载体。
文化古迹:通过市场化运作和品牌打造,充分挖掘古运河、古道、古遗址文化遗迹,逐步培育宁波多元文化的新承载空间。
文化村落:差异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护修缮、活化利用古村落、古镇等实体文化资源,实施非遗传承计划,传承并提升传统文化的吸引力。
图 传统民俗
生态+:营造“美丽宁波”
“生态+”旨在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长远发展的基础,厘清市域自然资源,完善市域绿网体系,从消极保护走向积极利用,提升城区绿化比例,以生态为先建设“美丽宁波”。
厚植生态基础,锚固生态框架
锚固“两山、三湾、多廊”的基本生态格局,保护四明山、天台山两大结构型生态带,推动杭州湾、象山港、三门湾的三湾生态修复,完善市域生态走廊。
建设区域公园,积极利用城市大绿地
以市域生态空间为底,以国家风景名胜区为核心,建设8处区域公园;依托三江片周边的生态环境,建设9个郊野公园,提供休闲游憩空间;在宁波湾区,建设10个湿地公园,作为生态科普与生态教育基地。
图 宁波市域公园体系
城区补绿,构建300 米见绿的绿网体系
在城区内增加公共绿地空间,未来市民出门8公里可达到一个郊野公园,3公里可达到一个如鄞州公园、姚江公园等城市公园,同时确保90%以上居民出门300米可到达一个社区公园。
图 宁波各级公园覆盖率优化图
服务+:营造“宜居宁波”
“服务+”旨在营造市民幸福生活,让社区始终是有归宿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憩的、建筑是可阅读的。
打造宁波15分钟社区生活圈,营造幸福生活
构建步行15分钟,覆盖3平方公里左右,常住人口5-10万人的社区生活圈,配备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务功能与公共活动空间,植入书店、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等人文特色公共设施。
宁波城区特色生活圈布局图 /15 分钟生活圈单元模式示意图
制定宁波设施标准,提供优质高品质公共服务
提升市区级文化设施配置标准,营造有吸引力的城市。各区县市、各新城至少配建具有区域吸引力的医疗、教育、疗养、文化设施各一处。
宁波博物馆
风貌+:营造“魅力宁波”
“风貌+”旨在彰显宁波港口城市、江南水乡、山海名城兼具的城市特质,确定“山海韵味、甬派风情、国际风尚”的风貌特色,彰显本土生态、人文资源特色与价值,营造“魅力宁波”。
营造“山海风韵”的风貌特色
关注三江、六塘为主的水网格局,塑造活力与人文魅力城市空间;加强对山、江、湖、海、湾的自然环境体系的整体保护,秉承师法自然、文化为脉的城市建设原则;强化山水相依、清新淡雅的城市特色;建筑设计中强调融入本地元素。
营造“甬派风情、国际风尚”的风貌特色
融合新时代、新锐的元素,营造国际文化都会氛围,体现国际风范、时代新锐、海派印象的整体城市气质。
图 山海风韵意象
图 甬派风情、国际风尚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