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区古林镇蜃蛟村等7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入选省级精品工程
10月23日,省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专班办公室公布2023年度土地综合整治省级精品工程名单,海曙区古林镇蜃蛟村等7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成功入选(全市唯三)。工程项目区面积15.45平方公里,覆盖蜃蛟村、茂新村等7个行政村1.3万余人口。自2020年初以来,海曙区通过统筹安排村庄整治,农田整治、生态修复以及特色产业,将项目区建设为全面发展一、二、三产业的多功能型新农村,实现“土地整治+产业升级”。
一是数字引领,构建农业发展新蓝图。创新应用数字大田运营模式,以“农机可视化、种植信息化、灌溉智能化”等三化为主,围绕传统农业向数字农业转变的发展思路,将农机、农情、灌溉等设备结合新型的物联网、无人机遥感、无人驾驶等应用作为新的发力点进行提升,建成1.09万亩规模化水稻种植数字化技术集成示范基地。优质高效水稻大田种植数字农业技术集成示范项目成为全国首批、华东地区唯一一个“大田种植数字农业”试点项目,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全面提升,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为探索未来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提供指引。
二是系统治理,释放综合整治强动能。坚持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主线,统筹推进乡村风貌综合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开展生态河道整治工程(整治河道中心线7982米,整治岸线总长10115米)、村口公园景观提升工程(古林镇仲一村村口公园景观提升工程)、村庄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建设道路总长4.6公里,开展路面修缮以及路两边外立面改造2.5公里),提升村庄整体环境品质。通过土壤改良、土地平整、灌溉排水、新修田间道路等工程,推动项目区域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和粮食功能区层层套合。
三是产业升级,走出农旅融合新路径。围绕项目地“席草之乡”和“数字农业”两大核心产业,深挖“中国御史之乡”历史文化内涵,再以现代高效农业科技孵化为特色,大力发展数字农业的基础上,利用数字农业示范效应促进片区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成功打造茂新村火车咖啡、仲一村“俩老头”茶咖等诸多出圈“爆款”,“舟游古林”航线登上央视频《国之大雅·二十四节气》。实现项目区2023年客流量超200万人次,年经营收入超230万元,带动联建村(渔业社)分红40万元,带动就业超15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