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们这一年 | 加快数字孪生空间底座建设 赋能城市全面数智化转型

发布时间:2025-01-08 15:23 来源:测绘科技处、市测绘遥感院 浏览次数: 【 字号: 保护色:

图片 1.png

2024年,在自然资源部和省厅大力指导帮助下,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地上地下、陆域海域、室内室外”一体推进,“制度体系、孪生底座、应用场景”统筹谋划,聚力打造数字孪生大底座、激活时空要素大潜能。

1支撑自然资源管理

万物生数,数生万物。数字经济时代,测绘地理信息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数据资源与新型生产要素,成为有力支撑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

“有力支撑”体现在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上——建成11个全域整治先行示范片区高精实景模型,试点推进无人机机巢准实时建模,以三维实景呈现整治进程、以立体推演评价整治成效,助力提升市域国土空间利用效率和质量。

图片 2.png

数字孪生空间底座赋能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

“有力支撑”体现在空间智能监管上——依托宁波市“国土调查云”分中心,搭建全市自然资源陆海立体监管平台,创新自然资源“调查-登记-监督-治理-评价”业务全链条智慧监管新模式,全面支撑耕保国考、资产审计等工作;积极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CSPON)试点落地,打造国土空间规划管控宁波建筑风貌规划管控应用,把国土空间规划编审和实施监督体系纳入数字化环境,开展百项规划优化论证,形成“用时空信息说话、在三维空间研判、凭科学事实决策”的数字化规划新模式。

图片 3.png

宁波建筑风貌规划管控应用

“有力支撑”体现在权籍管理质效上——试点研发“三维地籍”一体化管理系统,支撑地下空间确权、象山县海域分层确权、林地权属界线指定,并颁发全省首本地下商业不动产三维权证,助力全国首单地下商业保险版产品融资8.5亿元。

2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治理涉及方方面面,首要的是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做好预案、精准管控、快速反应,有效处置各类事态,确保城市安全有序运行。

一年来,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创新方式和手段,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水平安全保障。

在防洪防涝领域,创建“风暴潮漫堤预警”应用场景,叠加集成海岸线、水下地形等数据和风暴潮、天文潮、水位预测信息,动态推演岸段潮位预警情况,实景呈现风暴潮风险图;探索“沟谷流域自然灾害推演防御路径”,模拟推演极端强降雨险情,助力制定沟谷小流域风险管控预案;建成甬江流域数字孪生监测应用场景,精准预判全市洪涝灾害隐患,为抗台减灾会商研判、风险管控预案制定、抢险救灾指挥提供关键支撑。

图片 4.jpg

风暴潮漫堤预警应用场景

在应急处置领域,试点推动“管网孪生底座”建设,聚焦地下管线安全事故预警分析,构建地下管网示意性三维模型,接入管网液位、压力、摄像头等12类物联感知终端数据,实现管网运行状态的立体透视和态势感知,支撑紧急事件模拟仿真推演,减少系统性安全风险。

图片 5.png

地下管网数字孪生

3赋能智慧城市建设

围绕市委“探索建设全国智能网联实验区”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数字孪生技术支撑作用,推动高新区智能网联城市综合先导区建设,搭建“数联、物联、智联”三位一体框架,打造“城市运行感知平台”,形成物联感知融合服务新模式。

这一年,事件“全息感知”更敏锐。构建“视听嗅味触”五感中枢,接入全区智能水电表、充电桩、水质、液位、流量、视频监控等2.6万余件感知设施,让城市管理者信息可见、轨迹可循、状态可感。

图片 6.png

高新区城市运行感知平台-事件“全息感知”

这一年,人群“无感监测”更精确。研发三维楼盘表,关联建筑、人口、不动产、实时用水等时空信息,智能研判独居老人、优抚对象、弱势群体等重点人群活动情况,实现潜在风险“无感识别”。

图片 7.png

高新区城市运行感知平台-人群“无感监测”

这一年,重大项目的监控更加有效。关联无人机、摄像头等空地一体监控网络,开展定期巡检、实时指挥和时序管理,实现重大项目批后立体监管和历史追溯。

图片 8.png

高新区城市运行感知平台-项目“立体监管”

4服务基层社会治理

2024年,测绘地理信息事业持续升级,数智化转型成效显著,基层治理推进更深入,服务百姓生活更美好。

智治大脑“一览无余”——以海曙区作为试点,开展“地、房、人、用、管”数智治理应用,以实景三维为空间底板,构建三维实景楼盘表,打通地理实体与政务数据壁垒,实现28万幢建筑实体、121万自然人、14万企业与7万路视频监控数据“一物一码”挂钩对应,释放数据要素乘数效应。

基本服务“民呼我为”——聚焦“一老一小”、残疾人、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推动人口标签立体化、动态化,强化特定人群与需求精准匹配,实现紧急救援、居家照料、补助发放等基层事务“孪生上楼”,以民生“大数据”引领基层“微治理”。

图片 9.png

海曙区时空公共数据资源平台-民生信息

企业动态“实时监测”——对接国家、省、市政务数据平台,定期回流人口全生命周期数据及纳税、经营等企业信息,构建三维企业地图,全面掌握企业名称、信用代码、法人、税收等信息,快速分析活力街区、低效楼宇等空间分布,支撑精准招商、城市更新、国有资产盘活等工作。

图片 10.png

海曙区时空公共数据资源平台-企业动态

5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发挥测绘地理信息优势,扮演好生态文明建设“数据技术支持”角色,护佑港城绿水青山,服务美丽宁波建设。

数智治水展新篇——协同市级有关部门推进“甬有碧水”数智治水孪生应用技术路线验证和研究,试点接入水质断面、排水口、实时水质监测等物联感知信息,构建全链条污染溯源模型,提升水环境分析研判能力,助力形成“精准治水、科学治水、依法治水”新模式。

图片 11.png

“甬有碧水”数字孪生应用

生态修复焕新颜——基于数字孪生空间底座,叠加全市187个生态修复治理工程项目,直观分析生态保护修复成效,重点打造矿山“修复治理+绿色能源+休闲旅游”新样板,促进生态修复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图片 12.png

矿山修复应用

6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这一年,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推动数据资源向数据资产转变,点“数”成金,激活地理信息数据价值。

试点开展“云上实景读地”场景建设,立体化展示地块区划位置、出让条件、规划要求、建筑设计方案模型以及地块周边的市政、交通、商业、教育等配套设施,呈现地块及地块周边全景全息要素,动态分析地块出让价格及未来升值潜力。

图片 13.png

“云上实景读地”场景

推进无人机智能机巢组网布设,建设“甬瞰·低空慧眼”无人机平台,试点推进智能巡检、执法监测等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推动形成低空新质生产力。下一步,将重点推进低空孪生底座、数字空域图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搭建“一飞多用”管理平台,探索建立政府监测监管类应用无人机统筹调度机制,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图片 14.png

甬瞰·低空慧眼”无人机平台

抵达亦是出发。新的一年,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接续奋斗,继续完善实景三维体系,推动时空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释放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效能,助力宁波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乘风破浪,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