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zgj.ningbo.gov.cn/col/col1229036914/index.html /col/col1229036915/index.html /col/col1229045708/index.html /col/col1229045919/index.html /col/col1229045920/index.html

宁波市鄞州古林镇区片(CXN-GL-01)控制性详细规划(批后公布)

发布时间:2016-09-30 来源:宁波市规划局详细规划管理处 【 字号: 保护色:
  《宁波市鄞州古林镇区片(CXN-GL-01)控制性详细规划》已获市政府批准,现依法予以公布。
  01    、总则            
      1.1    规划    目的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进一步深化完善城市总体规划所确立的发展目标,明确本编制区未来发展方向及策略,实现突破性、可持续发展,并更好地协调各专业各部门的需求和规划管理部门的管理要求,特编制本控制性详细规划。            
      1.2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01    ;            
      (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    年版)GB50180-93    ;            
      (4)《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年)(2015    年修订)》;            
      (5)《鄞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            
      (6)《鄞州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            
      (7)《宁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5    ;            
      (8)《宁波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4.08    ;            
      (9)《宁波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准则》2014.11            
      (10)《宁波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暂行规定》2008.07    ;            
      (11)其他各类相关规划;            
      (12)国家及省、市有关现行法规、规范及规定。            
      1.3    规划范围            
      本规划区位于鄞州西部古林镇镇区,北至鄞州大道,西毗后港河沿岸、横古线,东、南邻甬金高速连接线,是古林镇老镇片区,规划面积约4.62    平方公里。            
      1.4    规划期限            
      本规划确定的规划期限与《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    -2020    )》(2015    修订)保持一致,规划基准年为2014    年。            
      1.5    规划成果            
      本规划成果包括法定文件、技术管理文件和附件三大部分。法定文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定控制内容,包括法定文本和法定图件;技术管理文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技术控制内容,包括技术管理文本、图纸和图则;附件是对规划内容和规划过程的必要补充和说明,包括研究报告、规划编制与修改情况说明等。            
      1.6    法律效力            
  本规划经宁波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生效,并自公布之日起实施。本规划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1.7    其他规定            
  技术管理文件中相关规划内容的实施应遵守《宁波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规定》。            
  02    、功能定位、发展目标、规模和空间结构            
      2.1    功能定位            
      根据宁波市总体规划要求,规划将鄞州古林镇区片定位为活力空港、古韵水乡——融合生活居住、物流仓储、人文旅游、创意研发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区。            
      2.2    发展目标            
  根据功能定位及用地布局,确定本区的发展目标为:大力保护古镇历史风貌,延续历史文脉,打造古韵水乡名镇;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人居品质,营造空港活力小镇;强化生态绿化网络建设,提升景观形象,塑造城西特色门户。            
  2.3规模            
  本规划区规划人口2.5万人。    规划城市建设用地    430.10    公顷(不包括水域面积31.87    公顷),占总用地范围的93.10%    。            
      2.4    规划结构            
  总体可以概括为“一心三片、一带两轴”。            
  “一心”——中心路和古中路交叉口的综合服务中心,是古林镇的行政、文化、商业、商务中心。            
  “三片”——临空产业片、老街保护片、生活服务片。            
  “一带”——沿主要景观水系的文化休闲景观带。沟通南北向主要景观水系。            
  “两轴”——分布沿中心路、古中路的公共服务轴。            
      03    、控制单元            
      3.1    控制原则            
  控制单元提出总量控制、分量平衡、弹性开发的控制原则。通过严格控制单元建设总量,来控制整体的开发强度,而单元内各地块分量允许突破并相互平衡,由此来增加地块的开发弹性。            
  3.2    单元划分            
  结合行政管理范围、天然的地理界限(如河流)、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功能内在关联性、土地使用性质的同一性、主次干道围合的街坊、合理的交通分区等因素来划分控制单元。            
  本规划将本规划区划分为3个控制单元,单元编码分别为CXN-GL-01-01至CXN-GL-01-03。            
  3.3    控制内容            
  控制单元的强制性内容包括控制单元的主要用途、居住人口控制规模、总开发容量、公园绿地面积、配套设施控制要求等。            
  本编制区的开发总量为    266.84    万平方米,在建设过程中,每个控制单元的总开发容量不得突破。  
控制单元内容一览表  

  编号

           主要用途        
           用地面积                        
           (公顷)        
           居住人口                        
           控制规模(人)        
           总建设容量                        
           (万平方米)        
           公园绿地面积                        
           (万平方米)        
           配套设施控制要求        
           保留        
           新建        
           总计        
           CXN-GL-01-01        
           居住、行政、商业        
           194.40        
           10600        
           42.70        
           39.43        
           82.13        
           15.03        
           12         班幼儿园1         所;15         班幼儿园1         所;24         班初中1         所;养老院1         所;镇政府1         处;派出所1         处;文化中心1         处;文体中心1         处;卫生院1         处;体育公园1         处;社区服务中心1         处(包括文体活动站、社区服务站、社区居委会、社区卫生服务站、居家养老服务站、社区警务室、市民学校);养老服务站1         处;社会停车场库4         处;消防站1         处;加油加气站1         处;邮政所3         处;公共厕所5         处。        
           CXN-GL-01-02        
           居住、文化、商业        
           150.35        
           11400        
           43.49        
           59.54        
           103.03        
           10.07        
           42         班小学1         所;12         班幼儿园1         所;6         班幼儿园1         所;综合超市(净菜超市)1         处;菜场1         处;社区服务中心1         处(包括文体活动站、社区服务站、社区居委会、社区卫生服务站、居家养老服务站、社区警务室、市民学校);邮政支局1         处;邮政所5         处;电信局1         处;社会停车场库1         处;公交首末站1         处;垃圾中转站1         处;公共厕所6         处。        
           CXN-GL-01-03        
           居住、仓储、物流        
           117.22        
           3000        
           3.22        
           78.46        
           81.68        
           6.90        
           6         班幼儿园1         所;社会停车场库1         处;综合超市(净菜市场)1         处;菜场1         处;社区服务中心1         处(包括文体活动站、社区服务站、社区居委会、社区卫生服务站、居家养老服务站、社区警务室、市民学校);邮政所1         处;公共厕所2         处。        


       04     、用地规划            
  4.1居住用地            
  规划居住用地136.69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31.78%,人均居住用地54.68平方米。其中,一类居住用地1.48公顷,二类居住用地100.38公顷,商住混合用地34.83公顷。            
  规划可容纳居住人口0.96万户,2.5万人。            
  4.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18.21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4.23%,人均公共设施用地7.28平方米。其中行政办公用地1.60公顷,文化设施用地1.02公顷,教育科研用地10.51公顷,体育用地1.21公顷,医疗卫生用地2.25公顷,社会福利用地1.03公顷,宗教用地0.59公顷。            
  4.3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20.93     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4.87%     ,人均公共设施用地8.37     平方米。其中商业用地13.75     公顷,商业商务用地7.04     公顷,公共设施营业网点用地为0.14     公顷。            
       4.4     公用设施用地            
       规划公用设施用地1.07     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0.25%     。主要为消防站用地和垃圾转运站用地等。            
       4.5绿地与广场用地            
       规划利用道路绿化带的预留、沿河绿化带的退让等契机增加小公园、街头绿地,提供居民就近散步、健身和休憩。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71.64     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6.66%     ,其中公园绿地39.46     公顷。            
       4.6     物流仓储用地            
       规划物流仓储用地49.85     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1.59%     。物流仓储用地,可兼容部分工业功能。            
       4.7     发展备用地            
       由于本规划片区远期发展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所以规划在充分考虑保证古林镇近期建设发展需求的前提下,对部分城市建设用地,保留用地功能弹性,为未来发展建设预留更大发展空间,待片区发展时机成熟后,再进一步明确其用地功能及相关控制指标。规划发展备用地共计52.00     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2.09%     。            
       4.8     水域            
  规划依据鄞州河网水系专项规划,对现状的河道进行整理,规划水域面积31.87公顷。            
  4.9规划用地构成表
  古林控规规划用地构成表          
  用地代码          
  用地名称          
  面积          
  占城镇建设用地比例          
                                 R          
  居住用地          
                                 136.69          
                                 31.78%          
  其中          
                                 R+B          
  商住混合用地          
                                 34.83          
                                 8.10%          
                                 R1          
  一类居住用地          
                                 1.48          
                                 0.34%          
                                 R2          
  二类居住用地          
                                 100.38          
                                 23.34%          
                                 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18.21          
                                 4.23%          
  其中          
                                 A1          
  行政办公用地          
                                 1.60          
                                 0.37%          
                                 A2          
  文化设施用地          
                                 1.02          
                                 0.24%          
                                 A3          
  教育科研用地          
                                 10.51          
                                 2.44%          
                                 A4          
  体育用地          
                                 1.21          
                                 0.28%          
                                 A5          
  医疗卫生用地          
                                 2.25          
                                 0.52%          
                                 A6          
  社会福利用地          
                                 1.03          
                                 0.24%          
                                 A9          
  宗教用地          
                                 0.59          
                                 0.14%          
                                 B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20.93          
                                 4.87%          
  其中          
                                 B1          
  商业用地          
                                 13.75          
                                 3.20%          
                                 B1+B2          
  商业、商务用地          
                                 4.06          
                                 0.94%          
                                 B1+R22          
  商住混合用地          
                                 2.98          
                                 0.69%          
                                 B4          
  公共设施营业网点用地          
                                 0.14          
                                 0.03%          
                                 W          
  物流仓储用地          
                                 49.85          
                                 11.59%          
  其中          
                                 W1          
  一类物流仓储用地          
                                 49.85          
                                 11.59%          
                                 S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79.72          
                                 18.53%          
  其中          
                                 S1          
  城市道路用地          
                                 78.41          
                                 18.23%          
                                 S4          
  交通场站用地          
                                 1.31          
                                 0.30%          
                                 U          
  公用设施用地          
                                 1.07          
                                 0.25%          
  其中          
                                 U2          
  环卫设施用地          
                                 0.55          
                                 0.13%          
                                 U3          
  安全设施用地          
                                 0.52          
                                 0.12%          
                                 G          
  绿地与广场用地          
                                 71.64          
                                 16.66%          
  其中          
                                 G1          
  公园绿地          
                                 32.00          
                                 7.44%          
                                 G2          
  防护绿地          
                                 39.64          
                                 9.22%          
                                 X          
  发展备用地          
                                 52.00          
                                 12.09%          
                                 H11          
  城市建设用地          
                                 430.10          
                                 100.00%          
                                 E          
  非建设用地          
                                 31.87          
                                 -          
  其中          
                                 E1          
  水域          
                                 31.87          
                                 -          
  总用地面积          
                                 461.97          
                                 -          


       05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5.1配套原则            
  公共服务设施,或称配套公建,根据城市社区管理和空间布局体系,城市社区配套设施遵循“分级配套,共建共享;分类实施,公益优先;因地制宜,弹性指导”的原则。            
  5.2配套要求            
  本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按配套类别进行市区级公共中心-标准社区级服务中心-基层单元社区级服务平台三级进行分级配置,主要包括行政办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贸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以及市政公用八项设施。            
  标准社区级必须配建小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体育建设场地、菜场、超市、社区服务中心各项设施。基层社区级必须配建幼儿园、社区卫生服务站、文体活动站、社区服务站、社区居委会、社区警务室、市民学校、居家养老服务站各项设施,有条件可以集中建设形成基层社区中心。            
  5.3规划内容
  主要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一览表(按配套类别)(详见附件)
 
标准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一览表


  配套                              
  类别                              
  街道                              
  社区
  行政办公
  教育
  医疗卫生
  文化体育
  商贸服务
  福利
  金融邮电
  市政公用
  古林镇区片                              
  (2.5万人)
  古林镇人民政府、古林派出所
  古林镇中心小学(42班);                              
  规划中学(24班);
  古林镇卫生院
  文体中心;                              
  文化中心
  古林菜场;规划菜场1处;综合超市(净菜市场)2处
  迁建郭夏老年照护院(97床);                              
  规划安乐园敬老院(158床)
  邮政支局、电信局
  公交首末站、垃圾中转站、加油站
基层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一览表
  配套                              
  类别                              
  社区
  教育
  医疗卫生
  文化体育
  社区服务
  市政公用
  CXN-GL-01-01                              
  10600人
  古林幼儿园(12班)、规划幼儿园(15班)
  社区卫生服务站
  文体活动站
  社区服务站、社区居委会、社区警务室、市民学校
  邮政所3处、公共厕所5处、社会停车场4处
  CXN-GL-01-02                              
  11400人
  蓝天幼儿园(6班)、规划幼儿园(6班)
  社区卫生服务站
  文体活动站
  社区服务站、社区居委会、社区警务室、市民学校
  邮政所5处;公共厕所6处、社会停车场1处
  CXN-GL-01-03                              
  3000人
  规划幼儿园(6班)
  社区卫生服务站
  文体活动站
  社区服务站、社区居委会、社区警务室、市民学校
  公共厕所2处、社会停车场1处
  注:加下划线的为新建或改建设施,其余为保留设施。
基层社区服务配套用房一览表
  控制单元编号
  规划户数                              
  (户)
  规划基层社区服务配套用房                              
  (建筑面积:平方米)
  配套内容
  配置标准
  CXN-GL-01-01
  4080
  2448
  社区卫生服务站、文体活动站、社区服务站、社区居委会、社区警务室、居家养老服务站、市民学校。
  规模在2000户以下的按每百户80平方米、2001—3000户的按每百户70平方米、3000户以上的按每百户60平方米。
  CXN-GL-01-02
  4380
  2628
  CXN-GL-01-03
  1150
  920

  06、绿地及公共开放空间规划                  
        6.1      绿地系统                  
  规划利用沿河绿带增加滨河绿地、小公园、街头绿地,提供居民就近散步、健身和休憩。规划公园绿地32.00公顷,保留1处公园,为古林绿苑,规划改造建设4处小型公园,分别为古林体育公园(暂名)、五港河公园(暂名)、新屋江公园(暂名)、镇南公园(暂名)、同时结合多处街头绿地,实现社区公园均衡布局,创造良好的滨河景观环境,打造几处集休闲、游赏、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滨河公园、滨河绿廊。                  
  规划重点打造沿后港河、五港河、风棚碶河等主要河道沿岸的公园绿地,重点塑造环镇中心的景观绿带。                  
  规划公园以软质景观为主,并配有必要的活动场地和健身设施,以方便居民或游客驻留和活动。公园的绿地率应达到75%以上,硬质铺地的覆盖率控制在20%以内。                  
  街头绿地也应以软质景观为主,并配有必要的景观构筑和休憩设施,为硬质的城市街道界面增添绿意和渗透,以及公共开敞空间的锲入。街头绿地的绿地率应达到85%以上,硬质铺地的覆盖率控制在10%以内。                  
  6.2      水体系统                  
  规划水域面积31.87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6.9%。规划整治基地的水网系统,创造高品质的水岸生活与休闲娱乐环境,并有助城市防洪排涝。本区沿河空间应公共开放,形成连续的游憩绿道。                  
  依托五港河及周边地区丰富的人文历史底蕴,通过空间梳理、建筑修葺、功能植入等方式保护黄古林人文历史风貌,打造具有古林特色的韵味水乡。                  
  五港河(过镇区段):不改变河面的宽度,保持沿河历史风貌岸线的线型,打造沿河集散步、休憩、驻足功能的黄古林滨水景观风貌区。                  
  五港河(其余段):规划20-30米,按相关规范再退20米作为绿带控制。                  
  庙后河、百大回河:规划20米,按相关规范再退20米作为绿带控制。                  
  后港河:规划25米,按相关规范再退20米作为绿带控制。                  
  风棚碶河、新屋江:规划30米,按相关规范再退20米作为绿带控制。                  
  景观河道:是划分古林老镇的主要自然元素,同时具有功能性与景观性,宽度15-30米。                  
  6.3公共开放空间系统                  
  公共开放空间是城镇公共活动的聚集点。本区公共开放空间主要有两个层次,开放空间廊道和重点开放空间。开放空间廊道包括游憩绿道、慢行廊道和特色商业街;重点开放空间包括重要公共设施的开敞空间和主要公园。                  
  6.3.1开放空间廊道                  
  ①游憩绿道:通过河网沟通,沿河空间应公共开放,形成连续的游憩绿廊,宽10米,有利于组织步行系统,并连接各公园和公共服务设施,方便居民生活和健身。                  
  ②慢行廊道:通过水系及历史风貌地区的梳理,组织串联起滨河绿地、滨河生活空间、重要节点,打造环老镇及其核心区域的沿河沿历史风貌区双环型慢行空间。                  
  ③特色商业街:依托现状已形成的商业氛围,完善商业体系和商业界面,形成中心路、古中路最具活力与特色的商业街。延续南北老街历史文脉,更新植入部分业态,打造老街历史风貌特色商业街。                  
  6.3.2重点开放空间                  
        ①      综合服务中心:位于中心路与古中路交叉口北侧,结合轨道站点,在规划区内延伸商业商务活力,成为市民购物、办公、休闲的活力场所。同时结合商业广场的开敞空间,起到片区中心人流集散功能。                  
        ②      主要公园:保留古林绿苑,并结合轨道站点综合开发打造休闲核心。规划新增3      处主要公园,并配有必要的活动场地和健身设施,以方便居民或游客驻留和活动。                  
        6.4      步行系统                  
  组织公共开放空间的步行系统,形成完整的步行空间体系,有助于公共空间及配套设施的连结,并为居民提供散步健身游憩的步行空间。                  
  对接《宁波市城市绿道网专项规划》中规划的黄公蝶韵——西部绿道穿越本规划区。该绿道北起洪塘荪湖,南在奉化江接入奉化江绿道,全长约28公里,南北走向,是城市主线绿道。规划要求绿道控制区宽度不小于20米。沿河空间提供连续的林荫游憩步道,并连接各公园绿地和公共服务设施,方便居民生活。                  
  游憩步道应设有独立的铺装、成茵的绿林、方便的座憩设施等。                  
  城市道路均应人车分流,交叉路口清晰标示地面人行过街通道,较宽路幅有中央绿带的道路应设置“安全岛”,人行道应设盲道和无障碍通道。
  07      、历史文化保护                  
  7.1文保单位保护原则                  
  规划区内九狮桥、五港桥、街心戏亭为文保单位,黄古林庙、节操亭为文保点,保护应遵循以下原则:                  
  (      1)文保单位要原址、原物、原状进行保护。在文物保护单位的核心保护范围内,禁止拆除、改建原有古建筑、禁止破坏文物,不得进行其他建设工程,影响文物保护和环境景观的非文物建筑应当迁移或拆除。                  
  (      2)保护文保单位要特别注意保护其周围的环境风貌,在文保单位的保护范围之外,要划定建设控制地带。在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建设危及文物安全的设施,不得修建其形式、高度、体量、色彩等与文保单位的环境风貌不相协调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      3)文保单位的修缮保养,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要重视保全历史信息。文物的修复要注意可识别性、可逆性和可读性。                  
  (      4)文保单位的利用要保障文物的安全,在文物的保护范围内,禁止存放易燃易爆及其他危及文物安全的物品,禁止破坏环境景观和其他影响文物安全的活动。                  
  (      5)文保点原地保护并在文物部门的指导下进行保护和修缮,并符合文物保护的相关规定。                  
  7.2历史建筑保护规划                  
  现状历史建筑总计      27处,包括      16处古建筑、      11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主要分布于南北老街、葑里村,其中有      3处文保单位、      2处文保点。                  
  根据历史建筑的性质、价值      (与建筑年代和风貌完好度相关      )、保存状况,采用原地保护的措施,并依据历史建筑普查划定的院落线,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具体要求按照在编的《宁波市区历史建筑资源普查》进行分级保护。                  
  7.3老镇保护区保护规划                  
  老镇保护区遵循有机发展、原真发展、整体协调进行保护。本规划建议古林老镇区在遵循上述原则基础上,还应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划定专门保护区进行分层、分级、分类保护与控制。                  
  基于保护的目的对现状老镇保护区资源进行开发改造和再利用,规划在居住社区的主导功能下,引入对老镇保护区风貌影响较小的、能兼容共生的服务性生产功能,如文化展示、高档次餐饮、高级会所、特色商业、文化创意产业工作室等。                  
  在保护与更新的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传统院落式住宅生活模式和空间特征,降低居住密度,提高居住质量,改善内外基础设施,使老镇保护区既保持原有传统格局又符合现代生活要求,恢复和加强街区的生命和活力。                  
  老镇保护区外围道路,不打破老镇保护区原有宁静气氛的前提下应充分保证其应有的交通可达性;内部传统街巷,应保持原有的尺度、比例和步行方式,其周边留出必要的消防通道。                  
  对于老镇保护区不同的地段可采用不同的保护更新模式循:序渐进的小规模改造模式、改造标准多样化和渐进相结合模式、功能复合化更新模式、投资渠道多元化模式等。                  
   
  08      、道路交通规划                  
        8.1      道路等级                  
  本规划区范围内道路结合路网结构形式将区内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四级。                  
        (1      )快速路规划:                  
        鄞州大道:东西向主要交通性干道,规划红线宽度68      米,设计车速80      公里/      小时。                  
        秋实路(甬金高速连接线):南北向联系通道,规划红线宽度68      米,设计车速80      公里/      小时。                  
        (2      )主干路规划:                  
        横古线:南北向联系通道,规划红线宽度40      米,设计车速60      公里/      小时。                  
        规划44      米道路:本片区向西联系通道,规划红线宽度44      米,设计车速60      公里/      小时。                  
        (3      )次干路规划:                  
        古林中路:东西向联系通道,规划红线宽度36      米,设计车速40      公里/      小时。                  
        规划36      米道路:东西向联系通道,规划红线宽度36      米,设计车速40      公里/      小时。                  
        古林中心路:南北向联系通道,规划红线宽度32      米,设计车速40      公里/      小时。                  
        规划28      米道路:南北向联系通道,规划红线宽度28      米,设计车速40      公里/      小时。                  
        (4      )城市支路系统规划:                  
        支路红线宽度为12      —24      米,城市支路起完善路网功能等级结构,承担集散路网交通流量的功能。规划支路结合用地性质灵活布置,支路的设计车速为30      公里/      小时。                  
        8.2      道路交叉口                  
        与鄞州大道快速路、秋实路快速路相交的主次干道采用分离式立交,其他主次干道相交均采用平交形式。                  
        8.3      公共交通规划                  
        8.3.1      轨道交通                  
        本规划区内有轨道6      号线和2      号线延伸段,其中,2      号线延伸段将根据铁路西站最终选址再具体确定。                  
        规划轨道6      号线沿古林中心路、古林中路穿越本区域,并在古林中心路设一轨道站点。                  
        规划轨道2      号线延伸段沿规划28      米路、古林中路穿越本区域,在古林中路与6      号线并线,并在古林中路设站。                  
        轨道6      号线与2      号线延伸段站点通过地下连廊连接,形成换乘枢纽,并在站点附近设置公交换乘枢纽。                  
        8.4      交通设施规划                  
  8.4.1      公交首末站规划                  
  本规划区范围内规划1处公交首末站,用地面积4758平方米。                  
  8.4.2      公共停车场规划                  
  本规划区范围内公共停车场结合区域用地性质及相关规划要求,在规划区范围内共布设公共停车场6处,规划停车位600个,主要为本区域公共停车需求的补充,各地块应结合自身需求,远期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地块内停车配建指标。                  
  8.4.3      加油加气站规划                  
  规划区内现状有1处加油站,规划予以保留。
  09、市政工程规划                  
  9.1给水工程                  
  (1)需水量预测                  
  经预测,本区最高日需水量为1.26万吨。                  
  (2)供水水源                  
  本区供水由区外毛家坪水厂(设计供水能力50万吨/日)和桃源水厂(设计供水能力50万吨/日)等城市水厂联网供水。                  
  (3)管网布局                  
  生活供水管网采用多水源环网系统。                  
  9.2排水工程                  
  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                  
  (1)雨水工程                  
  管道设计重现期P新建区采用3年一遇,初始汇流时间采用10~15分钟;现状区域维持现状,待改建时按3年一遇计算;综合径流系数ψ采用0.6。                  
  计算采用宁波市暴雨强度公式:q=6576.744(1+0.685lgP)/(t+25.309)0.921(毫米/分)。                  
  (2)污水量预测                  
  经预测,本区平均日污水总量为0.58万吨/日。                  
  (3)污水排放规划                  
  规划本区污水经横古线、鄞州大道、秋实路污水干管汇集后,最后送至鄞西污水处理厂处理;雨水经过绿地渗透系统,将初期雨水净化,回流至河道,作为河道景观用水。                  
  9.3电力工程                  
  (1)电力负荷测算                  
  经预测,本区最高用电负荷为6.80万千瓦。                  
  (2)供电设施                  
  本区未规划设置110KV及以上等级变电所。区内用电依托区外110KV古林变(规划,变电容量15万KVA)和110KV仕港变(迁建,变电容量均为15万KVA)。                  
  (3)电网布局                  
  本区电网等级采用110KV/10KV/380V三级,10KV配网采用环状结构,采用电力排管埋地敷设形式。                  
  9.4邮政通信工程                  
  (1)电信设施布局                  
  依托宁波市古林镇电信局,不再新增大型通信设施用地。                  
  (2)邮政设施布局                  
  保留现状邮政支局。结合公建规划新建8处邮政所。                  
  9.5燃气工程                  
  (1)气源及气化率                  
  本区气源为天然气,气化率为100%。                  
  (2)用气量预测                  
  经预测,本区天然气量为247.93万标立方米。                  
  (3)燃气管网                  
  规划本区采用天然气管道供气方式,燃气管网采用中、低压二级管网系统。为提高管网运行的可靠性,中压管道基本成环网状布置。                  
  (4)输油管道                  
  保留区内现状油管。根据《宁波市中心城区管廊带专项规划(2015-2020年)》,沿鄞州大道设置宽度为10米管廊带。                  
  本区危化管廊带规划控制宽度表

  管廊带宽度(米)

  管廊带内管线设置情况
  影响范围
  控制范围(米)
  10
  DN200中航油油管
  严控区
  0-35
  限制区
  0-35
  影响区
  35-50


  注:                  
  1)表中影响范围及相应距离依据于安全评价;危化管廊带控制范围从管廊带边界线开始计算。                  
  2)严控区:其范围内除道路和市政公用设施外,禁止规划建设其它设施。                  
  3)限制区:其范围内除影响区禁止规划建设的设施外,不宜规划建设民居、大型厂房等人口较为密集设施。若确实需要建设,则需进行项目安评,并采取相关安全措施。                  
  4)影响区:其范围内不宜规划建设医院、学校、养老院等人口高度密集且疏散难度大的重要公共建筑物。若确实需要建设,则需进行项目安评,并采取相关安全措施。                  
  9.6环卫工程                  
  (1)生活垃圾                  
  经预测,本区日产垃圾量为30.0吨。                  
  本区新建一座垃圾转运站,占地约0.55万m2,具备保洁车辆停放、清洗、简要维修、保洁工人休息、清扫垃圾转运及保洁车辆停放等功能。                  
  (2)公厕                  
  区内规划设置公厕13处,保留现状3座,规划新增10座。规划单一公厕建筑面积为80平方米左右,内部应设残疾人专用设施。                  
  9.7管线综合                  
  区内道路各类管线布置原则为:                  
  南北向道路:东侧布置电力管、给水管、雨水管,西侧布置燃气管、电信管、污水管。                  
  东西向道路:北侧布置电力管、给水管、雨水管,南侧布置燃气管、电信管、污水管。                  
  各类管线一般均采用埋地敷设,管道交叉时一般采用小管让大管、可弯曲管让不可弯曲管、压力管让非压力管的原则。                  
     
         10       、防灾规划                  
  10.1 设防标准                  
  10.1.1 设防标准                  
  排涝标准:       20年一遇,       24小时暴雨       24小时排出。                  
  涝水位标高为       2.50米。                  
  10.1.2 河网规划                  
  区内河道宽度参考《宁波市鄞州区河网水系规划》,规划区水面率       6.9%。排涝主干河道为风棚碶河。
  河道名称
  河道控制宽度(米)
  河床底控制标高(米)
  后港河
  25
  -1.87
  庙后河
  20
  -1.87
  百大回河
  20
  -1.87
  陶家河
  15
  -1.37
  五港河(过镇区段)
  现状
  -1.37
  五港河(其余段)
  20~30
  -1.87
  风棚碶河
  30
  -1.87
  新屋江
  30
  -1.87
  规划河道
  30
  -1.87
  10.2消防                  
  本区消防依托规划区内古林中队,保留宁波市消防支队战勤保障大队为全市服务。                  
  10.3抗震                  
  本规划区根据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                  
  10.4地质灾害防治                  
  本区为地面沉降次重点防护区。                  
  对于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护区,应控制地下水开采量,严格执行地下水开采审批制度,建立健全地下水位、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开展工程性地面沉降监测和防治工作。                  
  10.5综合防灾                  
  鄞州大道、甬金高速连接线为救灾干道,区内主要道路为区内疏散通道,主要包括横古线、古林中路、集古路和规划路。                  
  区域的防灾、避难场地应结合区内绿地以及城市广场建设,并保证区域中心避难通道畅通,结合绿地、广场等设置       1处避难场所,       6处集结点。                  
     
  11       、地下空间利用                  
  11.1地下人防工程                  
  本区规划人口2.5万人,若留城人员按总人口的75%计算,需要人防建筑面积29450平方米。考虑本区规划地下人防空间充足,若留城人员按总人口的100%计算,需要人防建筑面积39200平方米。                  
         11.2       地下交通空间开发                  
  地下交通空间的开发主要包括四个系统:                  
  (1)地下轨道交通系统                  
  本规划区内有轨道6号线和2号线延伸段,其中,2号线延伸段将根据铁路西站最终选址再具体确定。规划轨道6号线沿古林中心路、古林中路穿越本区域,并在古林中心路设一轨道站点;规划轨道2号线延伸段初步规划沿规划28米路、古林中路穿越本区域,在古林中路与6号线并线,并在古林中路设站。轨道6号线与2号线延伸段站点通过地下连廊连接,形成换乘枢纽,并在站点附近设置公交换乘枢纽。                  
  (2)地下步行系统                  
  地下步行系统是沟通区内几大步行区的主要通道之一,在本区建设地下步行设施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符合“以人为本”的交通理念。地下步行设施建设应该结合轨道、公交站点和主要人流集散区域系统化布局,同时充分挖掘商业潜力。                  
  此处规划共设地下过街道2处,分别位于中心路与现状支路交叉口、中心路与古中路交叉口,可结合设置地下商业街,依托轨道站点设置。                  
  (3)地下停车系统                  
  随着开发强度的进一步提高,本区将建成更多的地下停车库。在远期条件成熟的时候,可以考虑连通各主要地下停车库,这样不但能避免大量的停车库出入口干扰已经十分紧张的道路交通,还有利于共享停车泊位资源,配合智能化的停车诱导系统,大大提高停车效率。                  
  (4)地下道路系统                  
  考虑到基地现状条件的限制和巨大经济投入,本区域内不适宜规划建设地下道路。                  
  11.3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有有限性、有序性、连续性、安全性和不易重塑性以及不可逆性等特点,要充分考虑地质构造、人防设施、地下管网以及地面建设情况以及近期建设的重大工程等各种影响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因素。通过分析研究各种因素对地下空间资源做出评价,将本区地下空间划分为重点开发区域、适宜开发区域以及不宜开发区域三个类别。                  
  (1)重点开发区域                  
  重点开发区域是指区内,目前地下空间开发条件成熟,具有带动地下空间开发能力的区域。重点开发区域主要为商业商务用地。                  
  (2)适度开发区域                  
  适度开发区域是指区位优势相对不突出,环境承载能力不强,地下空间开发成本较高或不适宜大规模开发的区域,实行适度开发的方针。主要分布在重点开发区域的周边地带和一些新开发的居住小区,是重点开发区域的延伸与补充。                  
  (3)不宜开发区域                  
  不适宜开发区域是指由于受地质条件、现状地面建设条件、现有地下空间开发技术等的限制,开发地下空间的可能性较小的区域,实行保留开发的方针。主要是一些规划保留的居住小区。                  
 
  附件下载:             宁波市鄞州古林镇区片(CXN-GL-01)控制性详细规划(批后公布).docx                  
                 
     

© 2005-2020 zgj.ningbo.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文域名: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政务

主办: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承办: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大数据中心

浙公安网备:33021202001143号浙ICP备11041234号-5网站标识码:330200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