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zgj.ningbo.gov.cn/col/col1229036914/index.html /col/col1229036915/index.html /col/col1229044421/index.html /col/col1229044427/index.html
当前位置:

第二届宁波市城乡规划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议题简介

来源:宁波市城乡规划委员会
  议题一:2018年宁波市城乡规划编制工作计划
  略
 
  议题二:宁波市奉化区总体规划
  宏观形势和政策的迅速转变,特别是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对奉化近期的发展目标有了新的要求,现行奉化市域总体规划提出的2020年城市规模、中心城空间布局等规划目标均难以适应近期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同时,宁奉城际铁路、义甬舟开放大通道、沿海铁路等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以及中国五大佛教名山和区重要开发平台的打造等均改变了奉化发展的条件,并将对未来奉化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此背景下,为更好地明确未来三年奉化发展的方向,开展了总体规划编制。  
  规划立足当下,考虑长远,强调宁奉之间的功能对接与空间对接,紧扣转型发展的目标要求,关注土地集约利用和解决低小散问题,从规模、用地布局等方面对奉化重新谋划,重点确定了至2020年奉化区的发展规模,明确中心城区的空间结构为“井字结构、轴带发展、城绿相依”,近期向东、向北拉开城市框架。同时提出了奉化区发展定位、综合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等内容的远景设想,为宁波2049发展战略和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提供有效支撑。
  该规划已通过专家、部门评审和区规委会审议,并获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已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褚银良副市长已专题听取规划情况的汇报,现拟提交市规委会审议。
 
  议题三:宁波市中心城区北仑片分区规划
  分区规划立足于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生态保护等要点,落实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规划要求,是各分区内控制性详细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编制的依据。北仑片是宁波市区(含奉化方桥)14个分区规划编制单元之一,规划范围为北仑中片区,主要包括柴桥街道大碶街道新碶街道霞浦街道白峰街道、大榭开发区。
  北仑区拥有5个国家级开发开放功能区和世界级港口等优势资源,但也面临有限空间资源和生态资源的制约。建设“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江海联运服务中心、打造“港口经济圈”等一系列国家省市的重大战略部署,给北仑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同时《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2015年修订)对北仑片在空间结构、城市职能、发展规模上做了一些调整。因此为了紧抓重大战略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以及响应宁波总规修改的相关要求,开展本规划。
  本次分区规划基于北仑片区山、海、港、城特色资源,注重生态格局保护和空间利用,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优化空间布局,并包含管廊带以及综合交通的梳理与优化、城乡统筹发展等重点内容。规划构建“靠山面海、多廊成网、多心多点”自然生态框架,总体形成“一心两核领四片”的空间格局,并承载起“以海洋经济引领、全域城乡一体、山海生态宜居为特征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区”的职能定位。
  该规划已通过部门会审,书面征求了市规委会专家咨询委员会部分委员意见,并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褚银良副市长已专题听取规划情况汇报,现拟提交市规委会审议。
 
  议题四:轨道线站位用地控制方案规划(线网控规)
  为了加强对轨道交通建设所需土地资源的控制,保证轨道交通建设的可实施性,引导轨道交通线路及站点周边土地高效开发利用,需要在轨道线网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编制轨道线站位用地控制方案。旨在提前控制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用地,统筹城市各项设施的建设,协调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用地之间的关系,引导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整。
  本规划主要针对远景线网规划方案中的5号线二期、6号线一期、7号线、8号线、K1线、K2线的线站位进行深化研究。规划主要包括线路方案规划、车站方案规划、场段等配套设施及交通接设施驳规划三个部分,其中线站位方案规划从城市发展和工程结构方面深化轨道线路和站点方案,确定轨道交通用地控制红线;场段等配套设施及交通接设施驳规划落实轨道运营所必须的车辆段、停车场、控制中心、主变电站等配套设施,根据站点客流预测明确公交首末站、P+R停车场等交通衔接设施规模,并提出设置要求。
  该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和部门会审,并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褚银良副市长已专题听取规划情况汇报,现拟提交市规委会审议。
 
  议题五:宁波历史城区风貌街道保护与控制规划
  2016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城市的特色、历史文化内涵的保护与延续成为关注的重点。风貌街道是体现城市特色、展示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的重要空间载体,因此如何保护并强化好这些街道的风貌特色,如何基于文化对街道进行控制引导值得进行研究。
  《宁波历史城区风貌街道保护与控制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以完善保护体系、彰显城市特色、支撑规划管理为目标,定义了宁波市风貌街道的内涵特征,完善了宁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对宁波市风貌街道的保护与控制起到了指导作用。《规划》在《宁波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的宁波历史城区范围内,基于历史文化、风貌景观和舒适度与活力三个特点,建立了风貌街道量化评价指标,明确了68条风貌街道,建立了风貌街道名录;通过对宁波风貌街道的分类研究,提出了街道保护与控制的总体策略与要求,建立了风貌街道分类控制引导体系,制定了针对性的街道控制导则;通过一定的路径,把重要的历史文化节点和文化街区串联起来,建立了紫色之路,沿线共设置了14处重要开放节点,使人们在行走中动态的、系统的、全面的感受城市历史文化。此外,《规划》还对规划的实施提出了合理的安排建议,制定了近远期的行动计划。
  《规划》已通过专家暨部门评审,并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褚银良副市长已专题听取《规划》的相关情况汇报,现拟向市规委会汇报。
 
  议题六:姚江两岸发展战略规划
  本次姚江两岸发展战略核心规划范围为机场路、绕城高速、杭甬高速、北外环围合的区域面积约70平方公里。拓展规划范围包括核心研究范围周边的集士港、古林、慈城、空港、庄桥等地区,总研究范围约180平方公里。
  随着宁波城市的发展,三江口核心区与东部新城“双心联动”格局已日趋成熟,未来以姚江两岸和临空经济示范区为核心的城西地区,必将成为推动宁波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促进宁波城市转型发展,加快宁波名城名都建设的重要战略储备平台。本次战略研究于2017年7月25日上报宁波市城乡规划委员会第二届第一次会议审议,会议就项目的名称,以及对姚江两岸的定位、布局等提出修改意见,并要求向市委作相关汇报后再行上报。
  我局就相关工作向市委作了专题汇报,并对规委会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现拟提交市规委会再行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