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zgj.ningbo.gov.cn/col/col1229036914/index.html /col/col1229036915/index.html /col/col1229045956/index.html /col/col1229047291/index.html
20 49

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云朵
飞鸟1飞鸟2

宁波 204 9城市 发展战 lve

英文宣传语

当前位置:

深度解读之二丨世界港城

发布时间:2018-07-13 来源:宁波规划 阅读次数:articlehits

  “港口是宁波最大的资源,开放是宁波最大的优势,只有把最大资源和最大优势这两个作用都发挥到极致,才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习近平2002年视察宁波时的讲话
  宁波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兼海港城市,是中国大运河南端出海口、古丝绸之路的“活化石”和“一带一路”倡议支点城市。过去几十年,宁波从河口港先后变为沿海港、世界级港口,带动宁波工业化与城市化持续发展,社会经济稳定发展走在宁波经济发展前列。但总的来说,宁波港过去一直是在追随趋势,面向未来,我们需要引领趋势,进一步抓住港口优势,拓展开放内涵,建设开放链接的世界港城。
  一、战略目标:开放链接的世界港城
  强化开放链接、港通天下,提升金融、保险服务能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贸易中心,更加开放链接的世界港城。
  港口:宁波舟山港是长三角及长江沿线地区大宗散货中转基地、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基地和辐射长三角南翼地区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货物吞吐量居世界第一。未来,宁波港依托“实物互联网”平台提供的技术、运输与空间组织上的效率与服务,逐渐从“运输港”转向“平台港”,从“数箱子”转变为“数票子”,成为世界级的门户港。
  宁波:通过空港、海港、陆港、高铁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联通,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快速交换,使枢纽与功能地区成为资源配置与中转的关键节点,成为全球资源配置新高地,全球城市网络下的新门户。
  二、强港口:关注贸易功能构建
  港口“大有极限、强无止境”。根据预测,2035年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将大道2800万标箱;2049年,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将稳定在3000万标箱左右。宁波港发展需要从数量向质量转变,实现从港口运输到自由贸易升级,引领构建区域的贸易体系。
点击新窗口查看原始图片
  01 贸易枢纽行动
  协作整合“港口经济圈”,提升宁波港贸易能力,打造“基于浙江、面向世界、适应未来发展形态”的区域贸易平台,补充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重点:围绕梅山、北仑,建设宁波一带一路自由贸易港,区域协作,搭建自贸港群。(图:宁波自贸港范围)
点击新窗口查看原始图片
  
点击新窗口查看原始图片
  02 港城互动行动
  港口与城市都有其生命周期,增强港口的本地收益、减少港口的负面效应,平衡港口对城市的成本和收益,是促进港口与城市协同互动发展的重要路径。
点击新窗口查看原始图片
  重点:提升码头效率,控制码头岸线。进一步提升公用码头岸线占比,并通过自动化改造,将集装箱码头自动化作业效率提升30%。至2049年,在吞吐量先稳后增的情境下,实现码头岸线和作业区实现零增长。在此基础上,引导清退港口岸线向生态、生活型岸线转型。
  03 多式联运行动
  构建“航运+铁路+航空+公路”的综合型全球实体联运系统,整合宁波几大枢纽,“地理上多点、体制上一体化”,全面提升链接能力。一方面,进一步链接全球,全方位对接“一带一路”国际通道;另一方面,进一步扩大港口腹地,提升双向链接能力。拓展腹地从300公里到800-1000公里,海铁联运占比提升至10%。
点击新窗口查看原始图片点击新窗口查看原始图片
    
点击新窗口查看原始图片
      
  海铁联运。以宁波舟山港为依托,打造宁波-华东地区集装箱海铁联运“黄金通道”,积极创设国家级海铁联运综合试验区,加快建设宁波-华东地区集装箱海铁联运示范通道;加强与内陆地区的联系,建设宁波舟山港-浙赣湘(渝川)集装箱“海-铁-公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积极开拓武汉、重庆、成都、西安等中西部内陆市场;加快构建立足宁波、依托浙江、面向中西部、对接海内外的海铁联运体系,织密海铁联运业务网和服务保障网。另外,加强与中东欧、东盟、日韩等有关国家合作。
  海海中转。宁波舟山港强化与全球航运巨头的合作,不断优化远洋航线在港内的布局,确保各船公司中转路径保持稳定。推进江海联运船型标准化,探索建设“江海联运巴士型”物流运输通道,增辟沿海内支线,加密宁波港口至嘉兴、绍兴及长江沿线有关港口的集装箱班轮密度,稳定班轮,提升长江内支线箱运量。
  江海联运。加快发展江海联运,积极推进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支持宁波舟山港集团等企业参与长江黄金水道泊位开发、运营。加强与国内大型航运企业、长江沿线大型生产企业的合作,提高宁波舟山港铁矿石、煤炭、建材等大宗物资海进江运输规模。推进江海联运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完成宁波江海联运物流服务平台建设,促进物流资源的高效互通和有效配置。
  海河联运。继续推进杭甬运河宁波段发展,加快内河港区、锚泊区等配套设施建设。推广集装箱-普货两用船型,推进海河联运船型标准化,促进与京杭运河、长江水道、浙北浙西航道互联互通。深化研究杭甬运河宁波段三期工程,实现内河水运复兴。
  三、大机场:提升国际链接能力
  规划提出整合栎社机场和宁波西站资源,完善枢纽站场及集疏运体系建设,整合枢纽周边空间资源,形成服务江浙、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交通发展格局,做大机场,全面提升国际链接能力。
  01 构建长三角机场群的新增长极
  拓展国际国内航线,开通宁波至欧美的洲际航线,实现宁波国际航班过境免签,全面提高宁波空港国际功能。同步推进空港基础设施建设,扩建宁波栎社机场T2和T3 航站楼,优化配套设施,提高综合服务能力,满足宁波都市圈航空客运出行需求。
  点击新窗口查看原始图片
  湾区交通枢纽示意图
 
  02 强化枢纽的人流、物流组织能力
  打造栎社机场和宁波西站无缝衔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公共汽车、出租车及航空港紧密衔接的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面向国际和面向国内的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门户园区,与上海虹桥、杭州萧山共同作为面向区域的综合交通枢纽,承担都市圈及更大范围对外联系门户功能。
  四、链通道:强化双向开放水平
  通过构建“一核八放射”的综合运输通道网络,全面对接国家“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进一步链接全球,对接“一带一路”国际通道,全方位提升宁波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开放格局中的地位和枢纽作用。
  01 强化落实“一带一路”双向开放通道建设
  加强海上通道的互联互通,以三大航线为核心(西向印度洋航线、东向太平洋航线、北向北冰洋航线),扩大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
点击新窗口查看原始图片
图铁路通道
       
  在沿海开放的基础上,增加陆上甬新欧廊道(甬绍杭合、义甬舟)、甬满欧廊道(甬嘉苏、甬沪南、甬舟沪、甬台温)、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义甬舟),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建设义甬舟大通道,实现海陆空口岸一体化和海铁联运的集疏运体系建设,通过铁路运输提升港口腹地范围,提升双向链接能力,促进沿海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融合互动发展。
点击新窗口查看原始图片
宁波对接长三角城市群综合通道示意图
     
  02 强化三向七大区域复合通道建设
  强化三向、七大区域复合通道建设,构建甬舟沪、甬沪南、甬嘉苏、甬台温、甬绍杭、甬义金、海上丝绸之路等七向复合通道,实现与上海的直连直通,强化与周边核心城市之间的快速通达(直联直通),提升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实现与长三角核心城市的2 小时通达、与周边城市1 小时通达。
  甬舟沪甬沪南、甬嘉苏、甬台温有效支撑宁波对接国家沿海南北大通道;甬舟沪、甬绍杭对接国家沿江东西大通道,是宁波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通道;甬义金是国家上海至瑞丽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点击新窗口查看原始图片
宁波对外综合运输通道布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