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zgj.ningbo.gov.cn/col/col1229036914/index.html /col/col1229036915/index.html /col/col1229045956/index.html /col/col1229047291/index.html
20 49

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云朵
飞鸟1飞鸟2

宁波 204 9城市 发展战 lve

英文宣传语

当前位置:

深度解读之六丨区域协同

来源:宁波规划

  区域协同,共筑世界级大湾区
  发展背景:
  区域协同发展格局中的宁波方位
  长三角城市群层面
  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格局中谋方位。
  2018 年,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成立,标志着协同发展进入实质性阶段。目标以创新引领,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携手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推动区域协同进入新阶段。
  区域整体迈入后工业化时代,只有协同发展才能共赢。
  宁波应积极对接上海、推动杭甬一体、联动义甬舟、辐射带动都市圈。发挥宁波港口贸易优势,协同放大自贸港政策红利,共谋竞争力提升大有潜力;发挥宁波制造创新优势,共同建设科技和产业创新中心,共同参与全球竞争大有可为;发挥宁波服务资源优势,共同谋求消费经济、服务经济发展,推动动能转换大有作为。
点击新窗口查看原始图片
      
  省域层面
  响应“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唱好“双城记”。
  发挥宁波的开放贸易和制造创新转化优势,主动对接上海,协同杭州,联动大通道,集中力量打造现代化世界级大湾区,建设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现代化大都市区和城市群。
  聚焦“一带一路”统领,构建省域全面开放新格局。
  宁波需要进一步发挥开放的核心优势,借助宁波舟山国际枢纽港的品牌,依托中国-中东欧经贸合作政策机遇,大幅提升自贸试验区国际竞争力,积极推进宁波建设“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宁波需要进一步向内开放,联通“义新欧”拓展西向开放通道。以世界一流水平,全面推动优化和建设宁波舟山国际枢纽港、前湾新区、梅山“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等战略性地区,成为标志性、战略性改革开放大平台。 
  战略目标:
  强化区域协同战略,共筑世界级大湾区
  “区域协同”是指宁波城市发展应关注区域协同,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通过全面对接上海,杭甬一体、甬义联动、甬舟同城、甬台合作,以三大城市为核心(上海、杭州、宁波),引领和共筑世界级大湾区,打造品牌化湾区开放发展模式,提升宁波城市地位,辐射带动都市圈。 
  功能方面:发挥宁波优势,扩大核心职能的影响力和区域组织能力;
  交通方面:主动链接,实现与大湾区核心城市及都市圈城市的直连直通;
  生态方面:加强协作,推进大湾区生态环境的协同管控。
点击新窗口查看原始图片
     
  实施路径:
  对接上海,杭甬一体、甬义联动、甬舟同城、甬台合作
  全面对接上海,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功能协同,积极承接高端要素导入
  全面提升航运服务能力,对接上海,联动大小洋山港、宁波舟山港,强化长三角城市群的开放能级,共同推动全球门户地位提升。协同智造创新功能,支持长三角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聚焦前湾新区战略性平台建设,重点承接包括高端公共服务功能、中高端制造功能、产业创新功能在内的上海优质功能溢出,打造浙沪合作示范区,建设大湾区协同发展的引领示范区。
  全面链接,从互联互通走向直连直通
  加快建设沪嘉甬高速铁路,链接上海的同时,提升宁波与长三角北翼地区的联系度;尽快启动沪(金)甬城际铁路的研究和建设,加强沪甬直连通道,实现两城市核心枢纽间1 小时可达;预留东海大通道,强化沪杭甬大湾区的一体化发展,全面推动构建沪杭甬大湾区。
点击新窗口查看原始图片
  推动杭甬一体,共筑世界级大湾区
  以三大核心城市为引领,作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重要组成,共同参与全球竞争。宁波应在大湾区中肩负起三大核心城市协同发展的使命和责任,全面对接上海的同时,强化杭甬一体化建设,构建更加开放、更加一体、更加美丽的世界级大湾区。
  功能互促,打造区域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杭甬一体,创新协同。发挥宁波智造创新、保险贸易优势,错位杭州互联网、电子商务贸易、金融创新特色,协同杭甬、联动绍兴,推动区域创新经济发展,形成浙江创新发展的区域品牌。
  杭绍甬融合,文旅协同。充分挖掘杭州、宁波、绍兴等城市大运河特色文化资源,建设全球新兴的文化与旅游产业基地。
  甬义舟联动,开放协同。建设义甬舟大通道,强化以义甬舟为主轴的省域全面开放格局,协同区域海港、空港、陆港等综合枢纽和平台建设,打造区域自由贸易平台,支撑大湾区双向全面格局的构建。
  廊道链接,聚焦湾区核心战略建设新平台。
  重点关注环湾地区承载核心功能的战略平台建设。联动杭州江东新区,宁波前湾新区、绍兴滨海新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甬江科创大走廊,加快集聚高端要素和新兴产业,培育城市服务功能,加快构建环杭州湾经济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
  发挥前湾新区、甬江科创大走廊的创新集聚能力,引领湾区经济转型,突出宁波先进制造和智造创新优势,引领和推动环湾重大制造平台的协同发展。
  加强环湾通道建设,链接核心战略平台,加快建设杭甬城际铁路、杭绍甬环湾高速复线,预留环湾货运铁路和大件公路建设通道,实现人流的直连直通和货流的快速集散与转运。
点击新窗口查看原始图片
      
  重塑湾区生态环境,聚焦建设美丽新湾区。
  严格管控各类生态功能区。划定区域协同管控区,重塑大湾区生态环境,加大海洋、湿地等生态功能区建设力度,维护生物多样性,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自然岸线保有量不降低、生态服务功能不减弱。
 推进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全面提升生态环境品质,加强陆域污染治理,推进入海排污口专项整治,建立陆域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
  制定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提高产业准入门槛,推动源头把控,明确负面清单,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严禁新增清单内企业类型。
点击新窗口查看原始图片
     
  强化甬舟同城,辐射带动都市圈
  以功能一体为前提,以生态保护为基础、以基础设施为先导、以服务共享为原则、以跨界地区协同为重点抓手,逐步推动甬舟同城,辐射带动宁波都市圈。
  中心强化,构建甬舟一体的核心功能体系。
  联动甬舟间的航运服务,强化宁波开放、智造创新功能的区域影响力,带动宁波都市圈整体功能提升和转型发展。强化甬舟一体对都市圈功能的辐射与带动,拓展都市圈的功能影响范围,适度拓展至义乌、绍兴,功能辐射关注西南方向向义乌的贸易协同,南向沿海向台州的制造创新协同、西向杭甬方向向绍兴的文化休闲协同。强化甬舟双城在综合交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同城化建设。推动甬舟间的枢纽整合与交通链接,关注区域交通设施网络的同城化发展方式。
  甬台合作,强化宁波对都市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构建以海洋经济、先进制造、休闲旅游为核心的功能协同体系,通过共建产业园区、休闲旅游片区推动产业协同与合作。重点强化宁波作为区域核心枢纽的地位与作用,强化甬台温复合廊道以及二通道建设,辐射台州乃至浙江南部地区。强化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提升宁波市公共设施能级和服务水平,为都市圈人口提供更加公平和高品质的公共服务。
 点击新窗口查看原始图片
      
  全面推动宁波都市圈一体化建设。
  强化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设杭甬、义甬舟、甬台温三条区域主通道,实现都市圈 1 小时交通可达。强化生态环境的共治共保,划定生态协同管控区。对管控区内城镇建设用地增量进行严格控制,严禁大规模的开山填湾建设,严禁甬绍湾区岸线的工业企业向海湾排放,严格控制甬台湾区岸线增加工业用地。重点关注跨界地区的一体化发展。包括北仑-金塘、梅山-六横、三门-宁海等功能一体化跨界协同区及宁波-绍兴-台州区域绿心等生态引领型跨界协同区。
点击新窗口查看原始图片